基于STEPP的不同Lauren分型胃癌患者腹膜转移风险的预测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jing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第四大致死性癌症,转移是其主要死亡原因。腹膜是胃癌患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研究显示,不同Lauren分型的胃癌患者,尤其是弥漫型和肠型的转移模式差异显著,其在发病机制、遗传背景、流行病学和形态学上的差异可能使弥漫型胃癌更易发生腹膜转移,但相关机制尚不明确。迄今为止,尚无胃癌腹膜转移的有效预测因子。既往报告主要基于肿瘤标志物来预测胃癌患者的腹膜转移风险,而这些标志物主要通过差异表达分析筛选获得。但是,差异表达分析并不能证实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与腹膜转移发生的时间顺序,因此,也难以预测腹膜转移的发生风险。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胃癌腹膜转移,亟需建立有效的风险预测模型,并明确其作用机制。亚组治疗效果模式图(Subpopulation Treatment Effect Pattern Plot,STEPP)是一种用于确定两种分类产生的连续、二项式和计数数据在生存期方面的治疗-协变量相互作用的方法。STEPP可以基于连续协变量定义患者的一些重叠亚群,如基因表达,并绘制每个亚群内估计的所得分类效应图。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STEPP方法寻找影响弥漫型胃癌腹膜转移早期发生的潜在基因并讨论其潜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胃癌术后患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和临床数据(GSE62254数据集),在R语言环境中对数据进行了单基因COX回归分析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筛选出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腹膜特异性无病生存期(The peritoneal-specified disease-free survival,psDFS)相关的基因。利用 STEPP 方法进一步对目标基因进行筛选得到了与弥漫型胃癌患者早期出现腹膜转移相关的基因。并利用生存曲线验证了得到的结果。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消除混杂因素的干扰,提高结果的可信性。并通过基因组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探索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142个与总生存期和腹膜特异性无病生存期相关的基因。利用STEPP方法确定了 3个表达水平与腹膜转移显著相关的基因(HAND2-AS1、PRKAA2和VLDLR)。STEPP分析显示,上述3个基因高表达的弥漫型胃癌患者,其1年的psDFS率比肠型胃癌患者更差。因此,我们根据确定的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在高危组中,弥漫型胃癌患者的psDFS率明显低于肠型胃癌患者(HAND-AS1 中位 psDFS:59.2 个月对比未达到,P=1.112116e-05;PRKAA2中位 psDFS:15.3 个月对比未达到,P=6.186672e-07;VLDLR 中位 psDFS:30.0 个月对比未达到,P=4.41433e-05)。而在低危组中,不同Lauren分型患者之间psDFS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ND-AS1:P=0.33;PRKAA2:P=0.051;VLDLR:P=0.31)。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数据证明排除混杂因素干扰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GSEA分析提示3个基因可能通过糖代谢相关途径促进弥漫型胃癌患者腹膜转移的发生。研究结论:HAND2-AS1、PRKAA2和VLDLR高表达的弥漫型胃癌患者的1年psDFS率显著低于肠型患者,这3个基因可能通过糖代谢相关途径促进弥漫型胃癌患者腹膜转移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简称ESD)术中应用不同黏膜下注射液对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预止血管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于2018年06月-2020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行ESD手术的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80例,按术中应用黏膜下注射液的不同(血凝酶+美蓝+生理盐水组,肾上腺素+美蓝+生理盐
目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尽管随着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生存较前延长,但长期生存仍然较差。AML的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与染色体和基因异常密切相关。P2RY2基因的表达产物P2Y2受体(purinergic receptor P2Y,G protein-coupled,2)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广泛表达,通过与肿瘤微环境中炎症及信号因子的相互作用,激活下游相关信
目的:探讨SPRED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甲基化水平与mRNA表达相关性、与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通过Sequenom Mass ARRAY甲基化检测平台检测75例初诊AML患者和26例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SPRED1基因12个CpG位点甲基化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上述患者SPRED1 mRNA水平。结果:1
目的:从多方面研究脑膜瘤的临床特征与生活因素互相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对该病的预防和疗效以及延长复发时间。希望通过查阅近些年来的资料,对比总结国内外近年来脑膜瘤临床特征与生活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希望提供更精确的复发风险预测,以便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建议,指导管理决策,并为临床试验分层。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经过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有1638例。经过医院系统查询收集了患者的一般信息,如性
目的:近些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迅猛发展,其手术适应症也在不断的扩大。对于鞍结节脑膜瘤(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TSM)的治疗,相比于传统开颅手术内镜扩大经鼻入路(expanded 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EEEA)有其自身的优势,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内镜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
目的:miR-200a-3p可调节肺癌、乳腺癌中PD-L1的表达,但于胰腺癌中作用尚未报道,本研究意在探讨miR-200a-3p对胰腺癌中PD-L1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对胰腺癌细胞系增殖、迁移的影响,为胰腺癌免疫靶向治疗及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依据。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对数据进行查询并且对PD-L1与miR-200a-3p的共表达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miR-200a-3p与PD-L1基因的表
目的:分析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PD-1单抗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应用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联合PD-1单抗治疗的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的用药时间及用药剂量,用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不同肿瘤生长速率(tumor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不到20%。多数胃癌患者被发现时已经到达晚期,化疗仍是转移性胃癌治疗的基本手段。除了少数Her-2阳性患者可以使用赫赛汀治疗,多数患者目前缺乏有效的靶向药物。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TNF超级家族(TNFSF)的成员。TRAIL结合TRAIL的两个受体(DR4,DR5)可以转移细胞外死亡信号,是癌症治疗的一种新型生物疗法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肺腺癌人群经过一代EGFR-TKI治疗耐药后,EGFR-T790M位点突变与否与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协助临床医师筛选突变优势人群,获得更多有意义的临床诊疗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大一院某科室经病理检测、基因检测及影像资料证实的EGFR阳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EGFR-TKI治疗
目的: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与饮食习惯的改变,CRC在全球的发病率日渐升高,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第3大常见恶性肿瘤。为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除适当改变生活习惯与营养分配外,临床检查与筛查更是重要的预防和诊治手段。FAM135A是序列相似家族中第135个序列A,有研究显示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FAM135A的编码蛋白发挥着抑制性作用。本研究主要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