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流动性是货币当局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基础和依据。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调整的时机,幅度和频次等都有相当精准的要求。由于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更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整的难度。按照现代控制理论构建货币调控的宏观经济模型,货币政策相当于操纵变量,货币流动性相当于被控变量。通过调整操纵变量可以控制被控变量的变化,同时要准确检测被控变量反馈给操纵变量,从而形成有效的闭环控制。由于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耦合性、滞后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整个经济模型的控制变得错综复杂。但毫无疑问,货币流动性的精确检测是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基石和前提。
首先,回顾了衡量货币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方法,分析了目前我国衡量货币流动性常用方法及不足。通过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分析,提出了衡量货币流动性过剩的4大要素,并定义了衡量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创新方法:数量指标M2/GDP和价格指标银行间拆借利率相结合,即:LIQ=M2/GDP-i30。并用2002年至2011年的数据进行成功验证。
其次,通过分析和比较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用伯南克的信用传导渠道成功解释了目前在流动性过剩情况下出现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再次,通过对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分析,指出了传统货币数量方程的不足,提出了对传统货币数量方程的改进建议,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新的货币数量方程:MV=PY+S+R。得出本文研究的创新结论:货币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房地产价格以及其他资产价格是一对多的关系,而不是一对一的关系。结合我国2002年到2011年的经济数据,分析和研究了货币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通货膨胀的关系,得出了货币流动性过剩是造成通货膨胀和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影响股市价格的因素很多,货币流动性过剩只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决定不了股价的走势。
最后,分析了货币流动性过剩的七个成因和三大危害,提出了应对货币流动性过剩的五个策略和措施:实行灵活的通货膨胀基准目标为准则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增加高质量资产供应、改革外汇储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