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在把握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的基础上,对其启蒙思想进行梳理,同时通过揭示启蒙深化的历史线索和理论实质,对康德启蒙观的现实影响加以澄明,进而为理解康德之后德国现代化的具体历史进程提供启示。 康德接受了自笛卡儿以来批判权威、批判偏见的启蒙动机,对意见交流与合理批判中的一般自由进行了强调。而在既有的理论资源中,牛顿自然体系构图的目的论与卢梭政治哲学中的自由、平等思想,成为康德构建启蒙哲学体系最重要的话语来源。与天启哲学和狂飙突进运动的思想碰撞,更使康德重新反省了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 自启蒙运动以来,对理性的深刻强调使得必然律凸现,进而威胁到人的自由;而对自然的强调又走向了道德虚无主义。为调和二者的矛盾,康德在继承启蒙传统的情况下,必须推移启蒙思想的重心,以保证自由与必然在理性和经验生活中实现统一。 康德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包含这样三个层次:第一,揭示出旧形而上学体系理性统一性的虚假性;第二,以一个真正的理性统一性来取代前一种虚假的统一性;第三,通过经验生活保证自由与必然统一的现实性。于是,康德创设了一个二元理论,通过限制必然来实现自由,同时实现合目的性(意志自由)与合规律性(必然律)的统一,以自由为必然的实现方式。 从康德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看出,他所坚持的仍然是本体论的启蒙观,即以寻求揭示被现象遮蔽着的本体为目标。康德对启蒙进行了详尽的哲学论证,但正由于他以理性启神性之蒙,因此也就留下了一个问题,谁来启理性之蒙?这一点遭到后来哲学家的话难。福柯则为康德作了最好的辩解:启蒙本是一种告别界限的态度,它不是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但也不会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丧失自身的向度。这样解读康德,康德启蒙思想也就永远能够为思想史提供动力。 组成现代性结构的,固然有政治、经济、法律等硬件要素,但从整体概言,它指涉的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生存品质和心理。而启蒙运动,正是这一转型过程的思想标志。所以,作为启蒙思想的最后一位大师和集大成者,康德直接影响了德意志这片土地朝向现代化的变迁史。 康德所生活的年代正是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形成时期,旧的以宫廷为代表的表现式公域已经让位给了资产阶级公域。因此,康德的启蒙思想获得了震动整个德意志、特别是影响民众的大好时机。以报刊、宴会社、文学社等新形成的公域为媒介,康德启蒙思想迅速传播开来,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以对上层知识分子的广泛影响为基础,康德启蒙思想带给德国现代化的教益从来没有结束。受他影响很深的一批政治家、教育家通过社会层面的实际运作而让他的思想与现代化的实践结合在了一起。在政治上尚分崩离析、经济上还是容克地主式的落后生产方式的情况下,正是包括康德在内的德国启蒙思想家们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行。 德国,由此赢得了它日后崛起最重要的保障——人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