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活动中的儿童参与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anghui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指出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而少先队活动是发挥该组织独特功能的关键途径,具有综合的育人价值。但是,现实中少先队活动的开展还有诸多可改进的地方。为此,本研究尝试探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促进全体儿童主动参与少先队活动?核心问题包含三个子问题:(1)儿童在不同类型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如何?(2)影响儿童参与活动的关键因素是什么?(3)如何促进全体儿童主动参与少先队活动?本研究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以质的研究为主的综合研究方式。首先,通过文献的梳理,基本形成本文的核心概念和分析框架。随后,以上海市M学校三、四年级两个中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问卷、收集实物等收集原始资料,重点研究三种不同类型的少先队活动:(1)具有较强政治性的红色经典“少代会活动”;(2)让儿童学做当代主人,兼具政治性和日常性的“校园小当家活动”;(3)旨在以文化培根,更具日常性和儿童性的“秋季综合活动”。按照“现状调研-因素分析-改进探索”的路径开展研究,提炼、形成本论文。论文主要有五章。第一章为导论,首先,阐述了研究缘起、问题和意义,随后,查阅、梳理、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最后,界定了本研究的核心概念。第二章介绍了田野研究的地点、对象及活动类型,阐述了研究方法、资料的收集过程和分析框架的构建。第三、四、五章是本文的主体。第三章以三类活动为载体,运用四阶五维分析框架,对儿童在策划准备、组织实施、反思推进、总结重建四个阶段中的“参与的动机”“参与的组织方式”“参与的呈现方式”“参与的人数与时间”“参与的成效”五个维度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基于现状,立足于学校场域,主要采用正反案例对比的方式,从辅导员的指导、活动要素、时空三个方面对影响儿童参与少先队活动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第五章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实践案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促进全体儿童主动参与少先队活动进行了实践层面的改进探索。本研究的主要发现与结论如下。第一,通过实地调研,本研究有如下发现:(1)内容层面,儿童更喜欢具有日常性、儿童性的活动。(2)过程层面,(1)儿童参与活动普遍缺失策划准备阶段,活动阶段完整性不够;(2)多数儿童参与活动缺乏内部动机,而有参与内部动机的,则主要指向自我需要的满足;(3)儿童主要以个体的组织方式参与活动;(4)儿童参与活动的呈现方式具有丰富性,但以倾听参与和言语参与为主;(5)整体而言,少先队活动仍是少数人的活动,多数儿童或被迫或自愿游离于活动边缘或活动之外;(6)儿童在学校活动过程中,参与时间的量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但在质的层面仍有不足。(3)成效层面,儿童参与的成效主要指向个体知识的习得和做事能力的提升,主动意识与能力、主体间互动合作以及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收获相对不足。总而言之,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未能做到全体儿童主动参与,表现为未能做到全员、全过程、全身心、自觉自愿、互动合作参与活动。第二,基于现状,立足于学校场域,从辅导员的指导、活动要素、时空三个方面对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有如下结论:(1)三个因素间关系密切,缺一不可。相对而言,辅导员作为专业的能动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活动要素和时空的选择与利用。辅导员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对儿童进行教育和引导儿童实现自我教育,辅导员的指导体现、渗透在活动要素中。而时空是辅导员开展少先队活动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物质条件。(2)儿童主动意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受多因素综合、持续的影响,同时儿童又是影响其主动参与活动的主体性因素。儿童主动意识的激发、生长与落实,主动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儿童从“没有想法”到“有自己的想法”,从“有自己的想法”到“敢做”再到“会做”,需要多因素综合、持续地交互作用。第三,以因素分析为基础,对促进全体儿童主动参与少先队活动进行了探索,发现:(1)开展少先队活动,培养和提升儿童主动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坚定儿童立场,始终坚定以促进全体儿童主动、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紧扣儿童动态发展的成长需要作为开展活动的依据,秉持“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的活动原则。(2)将活动的时间、空间、评议权等还给儿童,辅导员坚持收放有度,指导儿童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激发主动意识,提升主动能力。(3)辅导员在创造性开展少先队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智慧,与儿童在少先队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成长为爱思考、能思考、会思考的具有教育智慧的专业工作者。
其他文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太行革命根据地于1937年11月成立(以下简称太行根据地)。创建之初,各项组织工作和文艺工作因起步较晚、文盲人口较多、根据地民风落后、战争与政治意识淡薄、组织力量薄弱、影响力较小等因素而难以开展。随着抗战的不断深入,根据地的人民群众被迫参与到这场关乎全民族利益的抗战中来,为中共组织推动抗战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文艺活动,呼吁更多的
学位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成风化人的重要方式,是时代发展的灵魂和命脉,是国家实力的充分象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作用。人民大众作为文化建设的创造者和享用者,必须积极投身文化活动,这就使得群众文化参与意识的培育和提升日益受到重视。而动员群众参与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延安时期的文化建设是培育群众文化参与意识、动员群众参与先进文化的成功范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因此
学位
自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来,如何建设“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成为各界研究的重点。随后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又提出“坚持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为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乡村地区顺应时代新要求寻找到乡村治理的落脚点成为难题。村规民约作为在我国乡村地区普遍承认和接受的一项自发形成的行为规范,其内容
学位
1918年11月,世界第一次大战胜利后,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作了题为“劳工神圣”的演讲。随后,“劳工神圣”成为社会中流行的说法,并逐渐在历史的进程中演变为20世纪中国重要的政治与思想话语之一。《庶民的胜利》进一步将劳工群体推到了中国社会面前,使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有意识将劳工与中国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所表现出的力量更将“劳工神圣”推向了高潮。但“劳工神圣”更像是知识界的期
学位
包贵思是燕京大学元老级的外籍教师,与司徒雷登、刘廷芳、冰心、杨刚等人交往密切,归国后更是以中国园林为独特的审美对象,创作了长篇小说《河畔颐淳园》,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互鉴的典型实例。然而长期以来,她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价值一直被低估。本文根据哈佛馆藏的包贵思日记、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委员会所存档案等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考辨,分三章论述包贵思的文学活动。第一章“化中国”,以包贵思在燕京大学的文学教学
学位
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社区居民治安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而现行城市社区治安服务难以达到优质、高效的目标,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治安服务需求。目前在城市社区治安服务领域,虽然存在着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元供给主体,但是各供给主体之间的优势作用发挥尚不明显,需要发挥多元供给主体的协同优势,促进城市社区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的实现。本文以广州市R社区为例,探讨了其治安服务供给的变迁历程与现实困境,
学位
随着20世纪70年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转向,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维度凸显出来,新马克思主义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重新引入了“空间视角”。列斐伏尔提出了“空间生产”理论,指出资本主义正是“通过占有空间,通过生产空间”获得了生存和发展,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者大卫·哈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具体通过生产出一种“不平衡的地理发展”的空间格局来实现自身的幸存,形成了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哈维的不平衡地理
学位
社区戒毒是一项综合性事务,需要各方力量的协同才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各方力量尚未形成协同工作的长效机制。本文试图构建警务力量与社工协同的模式框架,即意愿协同、目标协同、行动协同和信息协同,从而达到功能耦合。笔者通过对个案帮扶过程中警务力量与社工协同工作的过程进行梳理和分析,阐述了在社区戒毒实践中警务力量与社工协同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然而,通过对禁毒社工的访谈,结合对近年来广州社
学位
中国近代第一部宪法文件《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详细的君上大权和简单的臣民权利,并没有对家庭问题做出回应。民国时期的制宪活动基本围绕政权建设,没有直接关于家庭的规定。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学者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是个人受到封建家庭的压迫与挟持,旧式家庭需要被改造。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6年,革命根据地时期有三部宪法性法律文件的正文明确保护个人的权利,例如男女平等享受各种经济权利、政治权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发展使得我国发达城市涌现了大量外来人口,造成了尤其是东部沿海三大城市圈人口过分拥挤的常态化。尤其是90年代以来家庭化迁徙模式的形成,涌现了大量的随迁子女,在“入园难”“入园贵”和“入园远”的问题背景下,为适龄学前随迁子女选择合适的幼儿园一直是困扰随迁家庭的一大难题。学前教育选择作为教育选择中的一个起始阶段,是所有家长都必须要面对的,囿于学前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局限性,择园基本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