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我国正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迈向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综合国力的提升依赖于社会的全面发展,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新型城镇化是保证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可行之路,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和谐的发展。但是,农村文化发展存在诸多困境,必须积极探索破解的路径。借新型城镇化发展之机,重塑农村传统文化特色,实现城乡文化资源共享与交融,将政府引导与村民主体参与相结合。在内外力的共同推动下,健全和创新农村和谐文化运行机制及服务模式,用文化产业拉动整个经济的增长成为我国城镇化道路上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对和谐文化建设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进行了论述,接着对文化、和谐文化的含义以及农村和谐文化的内涵、特征进行了阐述,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和谐文化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叙述。在此基础上,阐释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总结出新型城镇化以来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和谐文化的关联性,即新型城镇化是农村和谐文化的重要前提,农村和谐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证;总结出农村文化走向和谐的体现:农民文化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民自办文化逐渐形成规模,农民文化传媒接收渠道拓宽,农民和谐文化思想已持续保持;指出我国农村和谐文化存在的问题: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存在冲突,农民参与政治的渠道不畅,资源开发利用中忽视生态和谐,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且滞后,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弱化;分析归纳出这些问题的原因:政府对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支持不均衡,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不完善,和谐文化理念普及程度不足,农民的文化观念缺乏有效引导,农村的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探讨,本文指出了推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应坚持的原则:一元主导原则、继承发扬原则、开放借鉴原则、开拓创新原则和目标奋进原则。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动农村和谐文化发展建议:建立健全城乡文化的协调与交融机制,拓宽农民政治参与渠道并纳入制度化,加强政府的文化职能并强化指导,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提升农民的文化自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