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接种疫苗依然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降低罹患疾病和发生严重并发症风险、减轻疾病负担、提高健康效用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儿童实行常规疫苗接种能够有效保障其健康,6月-5岁更是儿童疫苗接种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免疫规划内疫苗全部实行免费接种,并实现了高接种率;非免疫规划疫苗作为自费自愿选择接种的疫苗,也是国家预防接种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接种率并不如人意。加之近些年出现儿童父母延迟接种甚至拒绝接种的情况,了解儿童父母的疫苗接种偏好将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提高疫苗接种率。
目的:
本研究利用离散选择实验,通过大样本的调查旨在定量测量我国6月-5岁儿童父母的疫苗接种偏好,分析影响其疫苗接种的主要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策略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以提高我国的疫苗接种率;同时,从多个角度比较分析各模型的优劣,为离散选择模型的评价和选择提供借鉴。
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抽样,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抽取10个省份(山东、上海、云南、广东、甘肃、重庆、吉林、北京、河南和江西),每省各抽取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的1个区和1个县,调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正在接种疫苗的儿童父母共计598人。本研究收集受试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信息,并采用离散选择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父母的疫苗接种偏好。其中,离散选择实验部分主要包括三部分。
首先,通过回顾离散选择实验应用于疫苗偏好的文献、访谈从事疫苗接种的工作人员和开展焦点小组讨论,最终确定纳入本研究的疫苗属性及水平,六个疫苗属性分别是:价格、保护率、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所预防疾病的严重程度、保护期和疫苗来源。
其次,本研究利用Ngene软件,采用目前应用较广的高效设计(D-efficient design),共产生60个选项集,每个选项集含2个疫苗方案。为减轻受试者填写负担,提高数据质量,60个选项集被平均分配到6个版本中,每个版本中包含10个选项集。为控制问卷质量,检验受试者对离散选择实验问题的理解程度,将第2个选项集重复纳入作为第9个选项集,最终每一版本问卷共包含11个选项集。在结果分析时,重复纳入的问题即第9个选项集不纳入离散选择实验回归分析。
最后,在STATA软件中完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其中,社会人口学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检验通过和未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受试者是否有差异;离散选择实验数据采用条件Logit模型、混合Logit模型和潜在类别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各疫苗属性对儿童父母疫苗选择的影响及各属性的相对重要程度。在各模型回归系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偏好异质性,并从多个角度比较分析各模型的优劣。
结果:
本研究完成全国10个省/直辖市共计598名6月-5岁儿童父母的问卷调查,580份有效样本纳入了最终分析。在纳入的样本中,被调查者平均年龄为31.22岁,儿童平均年龄为2.03岁,大多数为儿童母亲(81.7%),超过一半的儿童父母居住在城市、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
离散选择实验的偏好回归结果显示,儿童父母对疫苗接种整体上持积极态度。纳入本研究的6个属性中,除了疾病严重程度以外,其他5个属性对儿童父母的疫苗接种偏好均有显著性影响。在疫苗接种时,他们更偏好保护率高,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保护期长,价格低的国产疫苗;但不受疫苗所预防疾病的影响。在所有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中,对儿童父母疫苗接种偏好影响最大的两个属性是保护率-95%(β=1.254,P<0.001)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β=1.004,P<0.001);相较于进口疫苗,他们更偏好国产疫苗;疫苗的保护年限和价格影响较小。偏好异质性方面,相较于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或者孩子健康状况良好以上的父母,学历低一些的以及孩子健康不佳的父母更偏好为孩子接种疫苗;在疫苗安全性和疫苗来源方面,大学及以上学历的父母更看重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的疫苗以及对国产疫苗的偏好或者低价格的偏好要小于学历较低的父母。模型拟合的结果显示,相比于条件logit模型,能处理偏好异质性的更灵活模型均更优,本研究的数据更适用于混合logit模型。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选取了全国10个省/直辖市,利用离散选择实验定量分析了我国6月-5岁儿童父母的疫苗接种偏好,并评价了常用的离散选择模型对本研究数据的拟合优劣。
本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整体上,儿童父母对疫苗接种依然持有积极态度,有较强的接种意愿;(2)在纳入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属性中,疫苗的保护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对儿童父母来说是影响疫苗接种偏好最大的两个属性,而且二者相差微乎其微;(3)疫苗来源是影响儿童父母疫苗接种偏好的一个重要属性;(4)疫苗的保护年限对儿童父母疫苗接种偏好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疫苗的价格对偏好的影响最小;(5)儿童父母的疫苗接种偏好因人而异;(6)在本研究所利用的几种模型中,综合来看,混合logit模型更适用于本研究的数据,拟合结果更好。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研究从三个角度提出以下建议:(1)从政府角度来看,儿童父母的疫苗接种偏好受价格的影响极小,单一的实施疫苗接种免费或补偿政策可能并不能提高疫苗接种率,或是提高幅度非常有限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儿童父母对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看重提示,相关部门应该将加强疫苗的监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对于从事疫苗接种工作的医务工作者而言,在繁琐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向儿童父母提供其更关注的关于疫苗安全和有效性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日常的疫苗接种宣传与教育中,要因人而异,尽量避免对不同的群体采用单一的方法。(3)儿童父母对疫苗安全的看重对疫苗生产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企业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注重投入资金和资源支持本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开展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进一步提高生产质量,不断做大做强。
创新与不足: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本研究将选择了能够测量偏好的离散选择实验方法应用到儿童父母疫苗接种偏好研究中,按照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抽取了全国10个省/直辖市,并将研究人群限定在6月-5岁儿童的父母,得出的结论更有针对性;(2)本研究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较规范、科学合理;(3)在分析数据时,本研究对纳入和排除未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样本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进一步确定最终研究样本,同时选择了常用的几类离散选择模型,并从多个角度评价模型拟合的优劣。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1)由于离散选择实验自身纳入属性的有限性,本研究有可能遗漏影响儿童父母疫苗接种选择的其他重要属性;(2)由于本研究未针对具体种类疫苗,因此在设置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这一属性的水平缺少具体数值作参考,而选择使用分类变量,这可能存在被调查者对其理解和认识程度不一的情况,从而导致偏倚;(3)研究结果显示疾病严重程度对儿童父母的接种偏好没有影响,这与部分既往研究结果不一致,其可能原因需今后的研究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目的:
本研究利用离散选择实验,通过大样本的调查旨在定量测量我国6月-5岁儿童父母的疫苗接种偏好,分析影响其疫苗接种的主要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策略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以提高我国的疫苗接种率;同时,从多个角度比较分析各模型的优劣,为离散选择模型的评价和选择提供借鉴。
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抽样,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抽取10个省份(山东、上海、云南、广东、甘肃、重庆、吉林、北京、河南和江西),每省各抽取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的1个区和1个县,调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正在接种疫苗的儿童父母共计598人。本研究收集受试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信息,并采用离散选择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父母的疫苗接种偏好。其中,离散选择实验部分主要包括三部分。
首先,通过回顾离散选择实验应用于疫苗偏好的文献、访谈从事疫苗接种的工作人员和开展焦点小组讨论,最终确定纳入本研究的疫苗属性及水平,六个疫苗属性分别是:价格、保护率、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所预防疾病的严重程度、保护期和疫苗来源。
其次,本研究利用Ngene软件,采用目前应用较广的高效设计(D-efficient design),共产生60个选项集,每个选项集含2个疫苗方案。为减轻受试者填写负担,提高数据质量,60个选项集被平均分配到6个版本中,每个版本中包含10个选项集。为控制问卷质量,检验受试者对离散选择实验问题的理解程度,将第2个选项集重复纳入作为第9个选项集,最终每一版本问卷共包含11个选项集。在结果分析时,重复纳入的问题即第9个选项集不纳入离散选择实验回归分析。
最后,在STATA软件中完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其中,社会人口学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检验通过和未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受试者是否有差异;离散选择实验数据采用条件Logit模型、混合Logit模型和潜在类别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各疫苗属性对儿童父母疫苗选择的影响及各属性的相对重要程度。在各模型回归系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偏好异质性,并从多个角度比较分析各模型的优劣。
结果:
本研究完成全国10个省/直辖市共计598名6月-5岁儿童父母的问卷调查,580份有效样本纳入了最终分析。在纳入的样本中,被调查者平均年龄为31.22岁,儿童平均年龄为2.03岁,大多数为儿童母亲(81.7%),超过一半的儿童父母居住在城市、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
离散选择实验的偏好回归结果显示,儿童父母对疫苗接种整体上持积极态度。纳入本研究的6个属性中,除了疾病严重程度以外,其他5个属性对儿童父母的疫苗接种偏好均有显著性影响。在疫苗接种时,他们更偏好保护率高,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保护期长,价格低的国产疫苗;但不受疫苗所预防疾病的影响。在所有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中,对儿童父母疫苗接种偏好影响最大的两个属性是保护率-95%(β=1.254,P<0.001)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β=1.004,P<0.001);相较于进口疫苗,他们更偏好国产疫苗;疫苗的保护年限和价格影响较小。偏好异质性方面,相较于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或者孩子健康状况良好以上的父母,学历低一些的以及孩子健康不佳的父母更偏好为孩子接种疫苗;在疫苗安全性和疫苗来源方面,大学及以上学历的父母更看重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的疫苗以及对国产疫苗的偏好或者低价格的偏好要小于学历较低的父母。模型拟合的结果显示,相比于条件logit模型,能处理偏好异质性的更灵活模型均更优,本研究的数据更适用于混合logit模型。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选取了全国10个省/直辖市,利用离散选择实验定量分析了我国6月-5岁儿童父母的疫苗接种偏好,并评价了常用的离散选择模型对本研究数据的拟合优劣。
本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整体上,儿童父母对疫苗接种依然持有积极态度,有较强的接种意愿;(2)在纳入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属性中,疫苗的保护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对儿童父母来说是影响疫苗接种偏好最大的两个属性,而且二者相差微乎其微;(3)疫苗来源是影响儿童父母疫苗接种偏好的一个重要属性;(4)疫苗的保护年限对儿童父母疫苗接种偏好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疫苗的价格对偏好的影响最小;(5)儿童父母的疫苗接种偏好因人而异;(6)在本研究所利用的几种模型中,综合来看,混合logit模型更适用于本研究的数据,拟合结果更好。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研究从三个角度提出以下建议:(1)从政府角度来看,儿童父母的疫苗接种偏好受价格的影响极小,单一的实施疫苗接种免费或补偿政策可能并不能提高疫苗接种率,或是提高幅度非常有限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儿童父母对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看重提示,相关部门应该将加强疫苗的监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对于从事疫苗接种工作的医务工作者而言,在繁琐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向儿童父母提供其更关注的关于疫苗安全和有效性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日常的疫苗接种宣传与教育中,要因人而异,尽量避免对不同的群体采用单一的方法。(3)儿童父母对疫苗安全的看重对疫苗生产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企业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注重投入资金和资源支持本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开展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进一步提高生产质量,不断做大做强。
创新与不足: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本研究将选择了能够测量偏好的离散选择实验方法应用到儿童父母疫苗接种偏好研究中,按照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抽取了全国10个省/直辖市,并将研究人群限定在6月-5岁儿童的父母,得出的结论更有针对性;(2)本研究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较规范、科学合理;(3)在分析数据时,本研究对纳入和排除未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样本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进一步确定最终研究样本,同时选择了常用的几类离散选择模型,并从多个角度评价模型拟合的优劣。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1)由于离散选择实验自身纳入属性的有限性,本研究有可能遗漏影响儿童父母疫苗接种选择的其他重要属性;(2)由于本研究未针对具体种类疫苗,因此在设置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这一属性的水平缺少具体数值作参考,而选择使用分类变量,这可能存在被调查者对其理解和认识程度不一的情况,从而导致偏倚;(3)研究结果显示疾病严重程度对儿童父母的接种偏好没有影响,这与部分既往研究结果不一致,其可能原因需今后的研究进行更深入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