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书记在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说,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一个历史性课题。美丽乡村要美得有形态、美得有韵味、美得有温度、美得有质感,既要实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乡村风貌,也要展现村美人和的社会氛围。研究紧紧契合时代发展战略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底,以重要讲话内容为引导,探索江苏绿色宜居村镇建设发展成效与方向。首先,研
【基金项目】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村镇建设发展模式与技术路径研究》(编号:2018YFD1100200),课题二“绿色宜居村镇工程管理与监督模式”,任务4“绿色宜居村镇建设工程监督机制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书记在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说,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一个历史性课题。美丽乡村要美得有形态、美得有韵味、美得有温度、美得有质感,既要实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乡村风貌,也要展现村美人和的社会氛围。研究紧紧契合时代发展战略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底,以重要讲话内容为引导,探索江苏绿色宜居村镇建设发展成效与方向。首先,研究结合村镇相关参考文献及我国镇村规划标准等文件对村镇范围与村镇绿色宜居性进行了界定与定义,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发展理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理论,对村镇绿色宜居性进行了本质探讨,并综合分析得出绿色宜居村镇的内涵,即体现经济富裕、社会文明、文化丰富、环境优美、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六个基本特征。其次,研究在分析国内外村镇建设研究与实践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与多次村镇实地调研结果,遵照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原则,结合政策引领,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将绿色宜居性综合评价要素与人的需求结合起来,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居住条件、公共安全、社会经济、社会文明、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与资源利用八个方面构建了村镇绿色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包含8个一级指标及42个二级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权重进行确定。然后借助yaahp软件构建了村镇绿色宜居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村镇绿色宜居性综合评价量表进行导出,为村镇绿色宜居性综合评价打下基础。再次,研究结合文献研究法、频次统计方法、问卷调查法与因子分析法,确定了村镇绿色宜居性的24个关键影响因素,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降维提炼,得到村镇绿色宜居性的6个重要影响因子,即经济发展水平、规划管理效率、资源环境条件、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服务水平与基础设施支撑。通过对村镇绿色宜居性形成机理分析,详细论述了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体系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了探究更为高效合理的村镇绿色宜居性提升路径,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法构建了村镇绿色宜居性影响路径结构方程模型对各影响因子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识别并分析了村镇绿色宜居性关键影响路径,并得出村镇绿色宜居性提升路径结构图。最后,研究选取江苏省建东村为研究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该村建设发展较好,属积聚提升类村庄,代表了江苏省典型村镇。研究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江苏省村镇建设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和提升路径研究结论,从提升规划管理水平、完善基础设施支撑、改善资源环境条件、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六个方面,提出提升村镇绿色宜居性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半导体制作工艺的成熟使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的成本不断下降,且LED具有体积小、寿命长、发光效率高等优势,其逐渐取代日光灯、白炽灯等成为照明设施中采用的主流光源。因此,能够利用LED同时实现照明与通信双重功能的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技术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光正交频分复用(Optical Ort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各项任务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人脸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最重要的方向之一,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在实验室理想场景下,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模型已经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然而在自然场景下,由于人脸分辨率低、人脸姿态不统一等问题,人脸识别模型仍存在缺陷。由此,本文针对自然场景下的人脸识别问题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了自然场景下的低分辨率人脸识别问题和侧脸识别问题。本
光学智能反射表面(Optical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OIRS)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编码超表面,可以通过改变光束方向、形状、数量来提高光信号的覆盖范围和功率利用效率。本文从OIRS的硬件结构特征与OIRS辅助的光通信系统两个方面,对OIRS进行全面的分析。在OIRS的硬件结构特征方面,本文从控制模式,功率利用效率,分束方式和多波束功率分配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微镜
高速铁路隧道正逐步向长距离、大直径、大埋深等方向发展,对施工安全性要求也随之提高。岩土具有非均质性、离散性、高非线性等特点,导致岩体变形与破坏特性十分复杂。隧道围岩变形的监测数据反映了其当前状态和未来趋势,可为构建较为准确的围岩力学模型提供可靠信息,同时也是围岩变形预测及施工安全性评估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阳山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期内的围岩变形监测数据,开展隧道施工安全性分析及围岩变形预测研究,主要研究
为解决现有毫米波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通信系统高能耗、高硬件成本和高计算复杂度等问题,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被认为是提升未来无线通信网络效率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本文围绕RIS辅助的毫米波MIMO系统中的波束成形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具体如下。本文首先在RIS辅助的毫米波
旋转多模GNSS双天线紧组合的组合导航方式,可以解决单导航系统的局限性,进行组合导航可以有效提高导航精度。通过旋转调制的方式可以在不用求解整周模糊度便得到航向角,使用紧组合的导航计算方式可以满足在跟踪卫星不足4颗时仍可以进行组合导航。本文主要以GNSS卫星导航与MIMU通过紧组合方式为背景,进行了旋转多模GNSS双天线紧组合信息处理平台的研究设计,主要研究能容成果如下:对旋转多模GNSS双天线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