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文本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对《红楼梦》中的人际传播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古代人际传播的结构及特点,借此反思人际传播的本真。《红楼梦》中的人际传播产生情境大致可分为家族圈子以内和家族圈子之外,其中,家族之外的社会大范围活动以政治圈子为主。因此,为了方便研究,本文将《红楼梦》中的人际传播研究分为两部分:家族生活中的人际传播研究以及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人际传播研究。基于上述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笔者仔细阅读文本,得出以下结论。政治生活中的人际传播结构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分析。纵向传播上,皇权高于一切造成信息传播的异化,封锁和扭曲信息成为官僚们在官场谋生的战略武器,位于权力之巅的皇帝成了信息世界中的孤家寡人。横向传播上,在士大夫和文人阶层中自由结合的社交团体,政治色彩比较明显,逐渐发展为政治社团。政治生活中的人际传播特点主要有:传播渠道上,高度集中的信息网络给每一层次的上传下达提供了截留、删改真实信息的条件。传播目的上,如何利用传播手段实现规则与潜规则之间的巧妙配合,从而实现政治利益的最大化,是中国古代政治领域里的传播活动的精要。传播技巧上,在君主专制政体之下,社会尊卑有序,等级森严。上下级关系的绝对不平等,使得政治领域的双向交流变得十分困难。下级非得有随机应变、含蓄委婉的表达智巧,用各种各样传播手法保全自己。家族生活中的人际传播结构可以看作一个同心圆。家族的人际传播,以父系偏重、从上至下的纵向灌输为基本特点。家族的传播范围是根据血缘的亲疏关系,由内向外延伸的。越是接近传播范围的核心,信息交流越频繁,传播的方式越丰富。父系偏重纵向灌输和依据亲疏由内向外传播这两个特点,必然带来两性间交流的隔离和族内族外间的隔离。家族便是这样,运用复杂的传播活动来自调、自卫、并谋求发达。家族生活中的人际传播特点主要有:家族内人际传播以儒家宗法伦理、道德纲常为核心。在家族内部的教化训育的传播活动中,非语言(身势、礼仪等)形式的传播有很强的效力。古代社会大大发挥了她的非语言传播的功能。家族内人际传播具有内聚性、封闭性、稳定性和去个体化的特征。中国古代社会的人际传播结构,十分有利于组织成内聚力强、超稳定的社会,然而处在这样传播结构中的人,也容易丧失自我和独立的人格。《红楼梦》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仅描述了中国古代社会现实的人际传播状态,还借用贾宝玉的离经叛道寄托了曹雪芹对另一种人际传播状态的理想,贾宝玉的“怪癖”或者“痴”实质上是对开放的个体精神和独立自由的人格特质的追求与坚持。《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决定了两种不同的人际传播方式与规范,探讨“两个世界”的差异,借此反思人际传播的本真——对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