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杀菌剂抗性行动协会(Fung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于 2019 年发布的农用杀菌剂分类清单中,237个杀菌剂品种里有131个具有含氮杂环结构,占比超过60%。由此可见,含氮杂环在杀菌剂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含氮杂环的主要类型包括噻唑、吡唑、噻二唑、噁二唑、吡啶等。在新农药创制研究中,生物电子等排替换(bioisosterism replacem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杀菌剂抗性行动协会(Fung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于 2019 年发布的农用杀菌剂分类清单中,237个杀菌剂品种里有131个具有含氮杂环结构,占比超过60%。由此可见,含氮杂环在杀菌剂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含氮杂环的主要类型包括噻唑、吡唑、噻二唑、噁二唑、吡啶等。在新农药创制研究中,生物电子等排替换(bioisosterism replacement)是先导结构优化的重要策略。本论文以课题组前期合成的商品化农药啶酰菌胺(Boscalid)以及高杀菌活性化合物1,2,3-三氮唑酰肼6ad为先导化合物,将不同的含氮杂环引入,进行电子等排环替换,设计合成结构新颖的氮杂环酰肼和酰胺衍生物,并测试这些化合物对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以期发现活性显著的新型杀菌剂候选分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以商品化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啶酰菌胺为模板,将其结构中的吡啶环和苯环替换为噁二唑杂环,设计合成了 4个系列化合物。平板抑菌活性结果显示,甲基噁二唑酰胺衍生物(A系列)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A1-6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EC50值分别为6.41 μg/mL。番茄灰霉病活体防效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A1-6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在200μg/mL的浓度下为51.3%,略弱于啶酰菌胺的59.7%,说明化合物A1-6对番茄灰霉病在活体上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化合物A1-6中的1,3,4,-噁二唑结构可以与靶标蛋白P链43号精氨酸形成π键、与P链、O链其他位置的一些氨基酸通过范德华力与电子式相互作用,稳定结合在活性位点。第二部分,以本课题组前期合成的高杀菌活性化合物1,2,3-三氮唑酰肼6ad为先导化合物,保留酰肼骨架,将其1,2,3-三氮唑杂环部分替换为噻唑、吡唑、噁二唑、噻二唑以及吡啶五种含氮杂环,设计合成了 21个化合物,并利用1H-NMR和MS进行结构表征。测定了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和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等六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平板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D2-1(吡唑酰肼)对小麦赤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12、0.33、0.15、1.45 μg/mL,均优于模板化合物6ad。活体防效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D2-1在浓度为100 μg/mL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为48.7%,优于阳性对照啶酰菌胺的42.8%;化合物D2-1在浓度为100和200μg/mL时,对水稻纹枯病保护作用的防效分别为24.2%、42.4%,弱于阳性对照药剂井冈霉素(67.5%、73.1%)。上述研究表明,通过氮杂环替换方式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是农药分子设计的有效策略,可获得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新分子。
其他文献
白切鸡是我国传统低温鸡肉制品,具有滋味鲜美、皮滑肉嫩、肉香浓郁等特点,尤其深受两广地区消费者的喜爱。白切鸡的加工工序较少,关于产品风味的评价也少见报道。本研究首先对白切鸡的食用及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比较了消费者食用特征及地区差异,分析了消费者对白切鸡熟食制品的认知及购买特征,全面了解白切鸡消费现状,该研究有助于对白切鸡市场开发提供建议。探讨了鸡的不同部位对白切鸡风味的影响,通过化学分析、智能感官、
高温引起的雄性不育现象在植物中普遍存在,同时也是导致植物高温敏感三系杂种F1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使得高温热害变得更加频繁。持续高温会导致植物三系杂种F1的花药开裂不充分和花粉成活率显著下降,最终导致花粉育性降低和减产,但是高温胁迫导致三系杂种F1雄性育性不稳定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对耐高温大豆三系杂种F1和高温敏感大豆三系杂种F1进行了高温胁迫处理,并对两个对高温敏感性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是世界上著名的禾本科狗牙根属暖季型草坪草,其分布和应用范围广,具有抗逆性优良,耐热、耐旱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成坪时间短,同时也是一种优良牧草,被广泛应用于公园、路边、农业生产、护坡、球场建设、动物饲料等各种方面。酸性土壤限制了诸多经济植物的生长,铝是酸性土壤中的主要限制因素。降低土壤酸化问题已经成为当代植物研究者工作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以前期研究
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食药用真菌,含有多种具有药理学功能的活性成分。随着灵芝全基因组序列测序的完成和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为研究灵芝次级代谢和菌丝生长提供了夯实的基础。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将血红素分解成胆绿素(biliverdin,BV),并释放出一分子的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CO)和一分子的Fe2+。血红素加氧
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一种含有多种药理学活性物质的大型食药用担子菌,属于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灵芝三萜(Ganoderic acids,GAs)是灵芝次生代谢产物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灵芝的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遭受热胁迫的影响。多种信号分子会响应热胁迫,例如,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
葡萄(Vitis spp.)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型作物,是世界上主栽的果树品种。葡萄营养价值高,果实体内富含诸多维生素,果实品质极佳。在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伴随一系列的变化,比如颜色的改变、细胞壁的软化、果实糖含量的积累、香气的变化等。在葡萄的诸多品质指标中,果实表皮颜色是最直观的性状,果实着色均匀是保证果实采收的关键因素。在鲜食葡萄成熟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环境、气候、栽培条件、激素等
自然状态下,在豆科植物根系存在着固氮能力不同的根瘤菌,其中固氮能力低的根瘤菌侵染豆科植物会消耗植物资源,但对植物提供的帮助较少,不利于维持高效稳定的共生固氮体系,所以明确豆科植物如何应对固氮能力不同的根瘤菌是非常重要的。在形成不定型根瘤而且类菌体终端分化的豆科植株(例如:苜蓿)中,关于宿主植物如何应对不同固氮能力根瘤菌的研究较少。实验室前期在紫花苜蓿上对中华茵蓿根瘤菌固氮缺失株(ΔnifH)的适应
灵芝(Ganoderma lucidum)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次生代谢产物三萜类化合物(Ganodericacids,GAs)是其主要的药用成分,随着灵芝基因组测序的完成、遗传体系的不断完善,为研究调控灵芝三萜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微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热胁迫这一环境胁迫的影响,研究微生物如何感知热胁迫,进而改变次级代谢尤为重要。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5作为一种可以修饰蛋白质精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当前我国土壤PAHs污染问题突出,土壤中残留的PAHs可以被农作物吸收,进而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如何有效地去除土壤中PAHs已成为近年来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微生物修复技术被广泛用于治理PAHs污染土壤,进而降低农作物PAHs污染风险。作为植物生长必需营养物质,氮素常用于农业生产中;另一方面
农药在农业生产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化学防治农业病虫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农药使用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问题接踵而来。如: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导致靶标生物的抗性逐渐增强;高剂量的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药害越来越严重;残留在地面的农药会随着雨水进入河流污染环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等。因此,研发低毒、低残留和高效的新型农药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天然产物因其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和广泛的生物活性,在新农药研发过程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