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及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的简单调强放疗计划与电子线放疗计划在肿瘤靶区与正常组织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放疗计划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12月收治的2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Ⅰ、Ⅱ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需要行辅助性放疗的女性患者,左侧12例,右侧10例,中位年龄45岁(33-57岁),按第6版TNM分期均属于Ⅲ期,所有患者均应用85cm大孔径螺旋CT扫描模拟定位,从颏下至隔下5cm,层间距5mm。参考最新美国放射治疗协作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RTOG)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靶区勾画标准在CT模拟图像上逐层勾画靶区,同时定义心脏(包括左右心室、心房及冠状动脉区,左侧患者)、同侧与对侧肺、对侧乳腺为危及器官。每例患者均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电子线和简单调强两种放疗计划,放疗范围包括患侧胸壁及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处方剂量均为:50Gy/25次,每次2Gy,每周5次,每天一次。要求95%处方剂量包括100%的PTV体积进行剂量归一,并使靶体积PTV和保护器官剂量在要求的剂量范围以内,患侧肺:V20<30%, Dmean<20Gy,双肺:V20<20%,心脏(仅左侧患者):V30<10%、V40<5%。用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 DVH)来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简单调强放疗计划肿瘤靶区接受≥95%处方剂量的PTV体积百分数(VD95%)、适形指数(CI)值及均匀指数(HI)值明显优于电子线计划(调强:96.68±1.34、0.84±0.02、1.04±0.02,电子线:83.94±2.20、0.63±0.03、1.19±0.03),并且VD105%、VD.0%比电子线计划低(调强:10.39±2.05、1.27±0.65,电子线:15.18±1.71、7.38±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计划中接受≥30Gy剂量照射的心脏组织占心脏体积的百分数(V30)、患侧肺平均剂量(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调强计划的心脏V40、患侧肺V20、双肺V20明显低于电子线计划(调强:1.53±0.70、25.57±2.33、13.15±1.81,电子线:3.55±1.89、33.24±4.30、15.48±1.90),但心脏Dmean、患侧肺V5、双肺Dmean高于电子线计划(调强:13.09±2.01、77.51±8.98、9.76±1.02,电子线:10.06±2.14、57.07±5.31、8.64±1.00)。在对侧乳腺的受量对比中,使用电子线技术对侧乳腺基本没有受量,简单调强技术的对侧乳腺Dmean:(1.47±0.40)Gy、V,:(14.0±96.79)%。结论:简单调强放疗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剂量学上是可行的,并且在提高靶区的适形性、改善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及降低心脏和肺接受高剂量照射的体积上优于电子线放疗技术。目的:简单调强放疗技术近年来被逐步应用到乳腺癌的治疗中,并在剂量学上占有的优势,故随访观察简单调强放疗患者放疗中及放疗后的近期不良反应,旨在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简单调强放疗技术(simple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sIMRT)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观察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6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及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行简单调强放疗计划的患者,其中左侧乳腺癌33例,右侧乳腺癌29例,中位年龄48岁(29-67岁),分期T1-4N0-3M0。并观察同期107例行电子线放疗计划的患者,比较电子线计划与简单调强计划放疗后的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如放射性皮肤炎、放射性肺损伤、放射性心脏损伤等,放射损伤评价参考RTOG/EORTC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并根据患者年龄将简单调强组患者分为≤55岁组和>55岁组,了解高龄患者对简单调强放疗的耐受性。结果:至2013年03月01日完成随访患者共169例,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全组169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无放疗照射野内的局部复发。电子线放疗组≥2级急性放射性皮炎为52.3%(56例),简单调强组为37.1%(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放疗期间均未出现急性有症状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损伤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线组5例及简单调强组7例患者放疗后复查心电图有不同程度异常,予营养心肌对症支持治疗后,7例恢复正常心电图。全组有37例患者出现患侧手臂的感觉异常及水肿,其中约50%的患者认为他们手臂的水肿发生在手术后,无剧烈疼痛及肌力显著减退者。简单调强组≤55岁和>55岁的患者放疗近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简单调强放疗患者的患侧肺V5:65.47%、V20:23.91%及Dmean:15.47Gy,其中33例左侧乳腺癌患者的心脏V30:7.81%、V40:2.12%及Dmean:11.5Gy。结论:近期的随访结果显示简单调强放疗技术与常规电子线技术相比并未增加患者近期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均匀的剂量分布有可能更好的完成对正常组织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