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向高度密集型城市发展,高耸密集的曾是现代建筑在给我们带了来美和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了城市居民生活的一个安全隐患。当灾害到来的时候,密集的建筑群极容易对避难灾民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健全城市防灾系统,建设具有抗震防灾功能的城市公园已经变成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而建设城市抗震减灾公园已经成为健全城市的防灾体系、城市自然休憩空间以及城市防灾救援工作最有效的方式。对于当下世界范围内的抗震救援经验来说,尤其是在面临突发性自然灾害(如地震和火灾)的面前,城市防灾系统中的开敞空间—抗震减灾公园绿地已经成为抗灾救灾最重要的场所[2]。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河北唐山7.8大地震,不仅造成了数万人民失去生命,数以万计的人无家可归,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遭到了严重破坏,同时也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伤痛。在震后的余震当中,地震引发的二次灾害不断加重,各地的救援纷纷拥进灾区,但是由于交通的堵塞,公园设施的简陋,无形之中也给灾后救援工作带来了困难。在这次地震中,一些城市公园、社区公园、邻里公园、河滨公园等开放空间皆被灾民利用作为临时避难所,尤其是凤凰山公园被作为唐山市主要的抗震避灾场所。公园为群众提供灾后避难、灾后政府临时指挥中心、储备救灾物资、设置紧急医疗中心等最重要场所。这次地震除了给中国城市的抗震减灾系统的建设敲响了警钟,使我们看到了城市抗震减灾公园在灾害发生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城市公园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并且希望通过对国内外抗震减灾公园的建设解析以及对唐山市凤凰山公园抗震功能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出凤凰山公园在功能布局、植物配置、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给出相应的改造建议。分析出在当下我国抗震减灾公园存在的差距和面临的挑战,结合我国抗震减灾公园的建设政策与原则,探讨了我国城市抗震减灾公园规划设计布局的方向,包括已有抗震公园的功能性改造,植物种植设计等方面内容的具体研究,分析公园绿地在抗震防灾方面的重要功能和设计的有关事项,总结出当下抗震减灾公园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应注意改善的部分问题。在借鉴国外尤其是日本的防灾减灾经验的基础上,再从我国城市的实际状况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出我国公园抗震减灾功能的两个要点:(1)抗震减灾公园规划设计原则;(2)抗震减灾公园的规划设计主要指标。综上所述,依据抗震减灾公园的基本规划思路,通过对唐山市凤凰山公园的防震避灾体系现状分析对市民避难选择的调查分析得出:凤凰山公园在抗震减灾规划建设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抗震减灾公园的景观布局存在的问题;(2)抗震减灾公园在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3)应急避难区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