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把“学会合作”看作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因此,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语言教学应是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用其进行交流,而交流是合作必不可缺的环节。可见,语言教学比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更需要合作学习。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以来,合作学习已成为教育研究的焦点。对合作学习作用的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其正负作用并存。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对外语教学的积极作用,如何确保其有效性尤显重要。以往大多数研究表明,积极的相互依赖、促进性交互、人际交往技能、小组加工以及个体责任这五要素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随着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一些研究发现,小组合作有效性也与团体凝聚力密切相关。对团体凝聚力这一理论的研究大多基于卡伦(1985)提出的团体凝聚力概念模型。但该模型常运用于体育界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很少运用到外语教学领域并获得实质性的实验结果。此外,这些研究重在揭示凝聚力对个人和团体的影响,而非影响凝聚力的因素。基于合作学习与团体凝聚力研究的不足,本文旨在研究外语教学中,目标设定、互动以及领导能力这三个要素是否能促进小组凝聚力,而小组凝聚力的提高是否又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为了寻求研究问题的答案,本文选取四川外语学院英文学院29名参加高级英语课程学习的大三学生开展实验。实验者与任课教师先就如何制定小组学习目标、小组陈述评分细则等进行商定。待学生参加第一次小组活动后,对目标设定、互动、领导能力、小组凝聚力、合作学习有效性等小组活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问卷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任课教师就如何开展小组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相关指导。实验末,再次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前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目标设定、互动以及领导能力均能促进小组凝聚力的提高,而小组凝聚力的提高也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