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性是我们这个时代议论的热点话题之一。现代性既是一个学术界问题,又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现实问题。   马克思与现代性有着密切的关系,马克思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性有着紧密的联系,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主要是通过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来展开的。本文力图通过分析、研究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为我们考察现代性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方向。马克思对现代性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与批判,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并不是他完全否定现代性,而是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地继承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深入展开,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马克思关于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扫清由现代性问题所带来的种种迷雾,树立正确对待现代性、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的观念,明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力争要消灭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利用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从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本文通过对文献梳理,并结合中国现代化实际情况,认真分析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与当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间的联系,以达到马克思关于现代性批判的理论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目的。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现代性的界定与定义,阐述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和当代西方学者关于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观点;第二部分,具体论述了马克思对现代性深入而独特的分析。马克思本身对现代性有着双重的态度,既肯定现代性的正面价值又认识到现代性的负面价值,而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终极目标指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部分,介绍了在我国现代性、后现代性、传统性共存的这一状况,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包括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的问题、社会发展中的物化问题、价值理性的缺失、价值选择的困境问题;第四部分,通过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明确了我国必须坚持现代性的立场和发展方向,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早日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其他文献
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便开启,这同时意味着中国的发展将会面临很多很新的际遇,也意味着建国后的中国将会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态站在国际舞台上。这
文章对开发基于Java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的两种分布对象技术--Java RMI和CORBA的功能和效率进行了对比和分析.CORBA具有良好的语言中立性,定义有功能较强的各种服务,适合于规模
期刊
政治合法性是被统治者对统治者政权的认可,这种认可能够转化成人们对权力的服从和对国家的效忠,它是政治统治持续与稳定存在的基础。从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执政者无论以
无论古今中外,“意识形态”都是所有主权国家必须重视之事,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更是关于政权服务对象、民族发展未来和社会前进方向的大事。在全球发展高度一体化的今天,信息技术的革新与网络建设的完备,促使了新媒体的崛起。并在短暂的时间里,使其取代了传统媒体在传播领域的主导地位,迅速成为各种思想的重要传播媒介,为各类文化提供了最广阔的交流平台。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地向前推进,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
学位
面对全新的国际格局,崭新的历史局面,我国领导人在2013年提出了新的周边外交理念——亲、诚、惠、容。同年,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上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倡议
“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两大基本问题是本文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本文通过对法治的基础性研究发现,法治与正义有着密切联系。法治社会的直接价值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