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区域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河流评价是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河流整治与管理的有效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河流评价方法的探索对城市河流管理与实践方法的丰富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自然河流相比,城市河流保护与管理更需要协调河流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矛盾性,其研究历史较短,研究角度较有限。河流生境评价是当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河流健康状况的衡量方法,也是评估河流退化程度和河流生态恢复效果的重要依据。本文运用河流生境评价的手段,并选择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平原河网地区为研究对象,探索协调发展城市河流自然与社会属性的新视角,以期为未来城市河流保护与管理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与方法借鉴。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外城市河流生境评价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明确了城市河流生境的内涵以及其评价的基本理念,阐述了河流生境评价在河流健康评价和河流分类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和南非等国家河流生境评价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探索平原河网地区城市河流生境评价方法提供了概念基础和研究背景。从河岸生境、河道生境、护岸和污染4个方面,本文筛选出16项指半定量或定性指标,初步构建了平原河网地区城市河流生境评价体系;同时,运用一套由生境空间性、生境视觉性、生境连续性和生境舒适性4方面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探讨了城市河流生境的可达性状况;从生境条件和生境可达性分析2个角度,客观评估了城市河流生境状况,综合研究城市河流生境状况及其与可达性的关系。实证研究选取了平原河网地区典型城市上海的代表性河段。调查河段包括上海城区和郊区的18条河段,范围覆盖普陀、长宁、闵行、浦东、南汇、松江和奉贤7个行政区,分别属于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过渡区、景观用水区、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区和工业用水区4类水功能分区。根据实证数据的分析结果,将实证河段的河岸生境、河道生境、人工护岸和人为污染4类指标分别划分为3至4种类型,不同类型赋予不同的分值,由4类指标的分值之和得到生境评价的综合结果。基于实证评价结果,综合分析了平原河网地区城市河流生境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城市河流生境和可达性状况的建议措施。上海城市河流实证结果表明:(1)调查河段的生境状况与其所属的行政区和水功能分区有一定的关系。中心城区河段的生境状况以一般为主;偏远郊区河段的生境状况较差。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区和水源过渡区的河流生境状况存在隐患。工业用水区的河流生境状况明显较差。(2)调查河段的生境可达性以一般和较低为主,生境可达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河道生境的改善措施与河岸开发进程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导致河流生境的片断化等问题。(3)调查河段的生境条件和生境可达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生境条件较差的河段具有波动的可达性状况。建议措施:(1)城市河流整治与管理可以开展河流生境普查,保护原有生境的同时,创造生境的多样性;充分考虑河流生境的纵向和横向连续性;增加河岸植被覆盖率和河道水生生物的丰富度,降低河岸空间内城市设施用地的比例。(2)统一规划和管理城市河道生境与河岸生境的改善,避免河岸生境片断化的状况;改善河岸道路类型,丰富生境种类,设置植被缓冲带,建设残疾人和儿童的专用通道等。(3)协调城市河流生境条件与可达性状况,在改善河流生境条件的基础上,分步骤有计划地提高河流生境的可达性状况;河流整治与管理的初期,侧重生境视觉性和生境连续性的提高,河流整治与管理的稳定期,逐渐提高生境空间性和生境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