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配型、PRA检测在心脏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n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即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白细胞与其它组织细胞共有的遗传学标志,在抗原识别、提呈、免疫应答与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的主要抗原,也是介导器官移植后移植物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供受体HLA配型是器官移植组织配型的重要内容,在骨髓移植和肾移植中已普遍应用,并制定了供受体HLA相匹配的标准。HLA配型与心脏移植的研究相对较少,也没有强制性的供受体配型要求。HLA配型在心脏移植中的地位和临床价值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reactiveantibody,PRA)代表血液循环中的抗HLA抗体,移植受体体内含有高水平循环抗HLA抗体称为致敏。受体的抗HLA抗体筛选,即PRA检测能确定受体的致敏性,为选择移植器官、决定移植手术时机、指导移植后免疫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移植受体的致敏性一直是器官移植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探讨HLA配型、PRA检测在心脏移植中的地位、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我们回顾性研究了此两者与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短期生存的关系。 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心脏移植供受体进行HLA分型。按照HLA-A,B,DR六抗原配型标准(antigenmatching,AgM),或仅考虑DR位点,或按照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aminoacidresiduematching,ResM),分别计算错配数。根据不同的HLA配型标准,将移植受体按错配数分组,统计各组移植术后3、6、12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并行生存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1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对心脏移植受体进行PRA检测,按PRA阳性或阴性分组。统计两组移植术后3、6、12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并行生存分析。 结果:具有完整供受体HLA配型资料的23例受体中,按HLA六抗原配型标准分组,A组(3-4MM)¨例,B组(5-6~)12例。若仅考虑DR位点进行分组,A组(IMM)10例,B组(2MM)13例。按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分组,A组(1-2~1)7例,B组(3-5MM)16例。以上各分组方法A、B两组之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经确切概率法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函数,作生存曲线,行Log-Rank检验,以上各分组方法A、B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PRA资料的48例受体,阳性组5例,阴性组43例。PRA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经确切概率法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函数,作生存曲线,行Log-Rank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鉴于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器官分配网络,受体样本池大小限制了HLA相容的几率;目前使用的HLA分型技术延长了供体心脏的冷缺血时间;ttLA配型增加了患者与社会的经济负担,且与实际移植效果之间不成正比,因此就我国目前国情而言,不常规进行心脏移植术前HLA配型也是可行的。心脏移植术前、术后监测受体的PRA水平,对PR/t阳性受体应重在降低预存的抗体水平。寻找切实有效的降低PRA的方法,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分析初中物理“非重点”教学难点难以突破的原因,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解决问题以突破教学平静,是当下所有初中物理教师面临的共同的物理教学课题。据此,本文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非重点”教学难点难以突破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建议,以期能为初中物理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非重点”教学难点;突破策略  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而且在中考中占有
摘 要: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更多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以推动学生的进步为目标,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这些都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都追求的理想课堂效果,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和思考,不仅能完成教材中的教学任务,还能开展额外的学习活动,达到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