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微网稳定性和运行控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0211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环境保护的压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各国的重视.微网作为分布式能源的有效应用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整合各种能源到系统中,促进了分布式发电(DG)和可再生能源的渗透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缓解了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问题.然而,由于分布式能源一般采用逆变器接口,增加了微网控制的难度,使得微网的运行特性与传统电网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微网的低惯性、出力的间歇性和随机性,又增加了维持能量平衡和网络稳定的难度,导致传统电网的稳定性问题的分类与分析方法无法完全适用于微网.
  本文对微网的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围绕微网的控制器参数稳定边界、并网稳定性以及控制器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为微网的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建模方法.传统小信号模型分析依赖于事先的平衡点或者固定平衡点,难以分析对平衡点有影响的参数的稳定边界.本文深入探究了基于传统下垂控制下DG系统的平衡点机理,揭示了平衡点与功率、下垂系数的相关性,构建了以功率和下垂系数为参数的平衡点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DG单元运行条件,进一步细化分析平衡点dq分量与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可简化的两者关系模型.基于此模型,通过对系统的特征值分析,分别在考虑下垂系数对平衡点影响和不考虑下垂系数对平衡点影响两种情况下,比较了系统特征值的变化.另一方面,根据功率与平衡点模型,讨论了功率变动时下垂参数的稳定边界.由于在原DG的状态模型基础上,补充了DG的平衡点模型,因此新的建模方法,有效地克服传统小信号模型在研究参数稳定时依赖于事先的平衡点或者固定平衡点的缺陷,为参数的边界求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边界求取方法.如何求取多参数的混合稳定区间,在微网中控制器设计中有着迫切的需要,特别是对于多参数寻优问题而言.为此,本文针对多参数的混合稳定区间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u参数稳定边界求解方法.将参数看做是区间变量,利用不确定参数进行表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算法分别用于计算区间变量边界.基于该方法,本文对微网中的DG单元频率下垂参数和电压下垂参数的稳定边界进行了讨论,并通过特征值法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处理多参数的边界问题上,避免了穷举迭代的计算负担,为多参数的边界求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求解方法.
  3.分布式单元并网的稳定裕度及其稳定性能分析.本文引入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对分布式并网系统进行评估.目前,并网系统的控制器设计主要基于标称系统,以稳定性、动态性能等为指标进行设计.然而,当逆变器实际接入运行时不可避免的受到运行环境、工况改变等导致的元件参数摄动的影响.这些影响使得逆变器并网系统的理论数学模型和实际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导致按照标称对象设计出来的控制器可能无法满足实际运行时的稳定性能指标.结合这一情况,本文选择鲁棒稳定性及鲁棒性能两类指标对现有的典型的并网控制结构及控制器进行评估.分析了寄生阻抗、线路阻抗、电网阻抗(弱电网下)、电网电压(故障下)等参数摄动下系统的鲁棒稳定性.与此同时,利用混合灵敏度指标对上述系统的跟踪性能以及扰动抑制能力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有助于控制器的设计.
  4.弱电网下控制器设计.当DG单元与弱电网系统互连时,受电网阻抗摄动的影响,并网后DG单元的性能降低,甚至产生不稳定.为此,本文基于Mu方法设计了并网电流反馈控制器.为了实现在并网控制时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解耦,建立了多输入多输出模型.将低频并网电流dq解耦要求与稳态误差、超调量等指标一起转化H∞控制器设计问题.最后基于Mu综合方法设计了一种鲁棒的反馈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不仅保证了系统在电网电感不确定性下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而且实现了对电流信号的D分量和Q分量进行解耦.
其他文献
铁电材料由于其出色的电学、机电等性质在超声传感器、应力传感器以及铁电存储设备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铁电材料的特定性能,各种缺陷被引入了铁电材料中。其中,通过引入和原晶格离子价态不同的缺陷离子可以使得铁电材料性能发生很大改变,使得材料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引入比原晶格离子价态低的杂质的掺杂称为受主掺杂,又叫硬(性)掺杂。硬掺杂铁电材料相比未掺杂铁电材料一般有着更大的矫顽场,机械品质因数,
学位
电动车无线充电技术解决了传导式充电技术存在的接口磨损与老化、易受环境影响以及漏电与触电隐患等问题,具备安全可靠、供电灵活以及环境适应性强特点。受限于电动车动力电池组的容量与成本,采用大功率无线充电方式缩短充电时间解决了里程焦虑问题并且提高了用户体验度。然而,由于功率器件容量和成本的限制,传统的单传能通道无线充电系统难以满足大功率能量传输需求。虽然采用多组磁耦合机构串联或并联构成多传能通道降低了器件
基于可控开关的有源前端功率变换器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置,它作为智能接口,连接公用电网、可再生能源(包括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电能存储系统、电机驱动装置,以及微电网。不仅如此,有源前端功率变换器还可作为有源电能滤波器,抵消原来存在于公用电网中的谐波电流从而向用户提供更为优质清洁的电能。有源前端功率变换器具备电能双向流动、保证高质量电网电流、功率因数可调和直流链路电压方便调节等显著
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且可以实现生物质大规模利用的现代化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其中生物质层燃燃烧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易取材和投资小等优点,因此受到包括国内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国等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农业生物质废弃物存在能量密度低、碱金属和氯元素含量较大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生物质层燃燃烧效率并减少污染物的释放,同时掌握生物质层燃过程中碱金属和氯的释放规律,是发展生物质层燃燃烧发电技
学位
传统逆变器无法同时实现升降压功能,不能够应用在输入侧端口电压变化范围较大的场合。而通过引入DC-DC变换器来实现升降压的逆变系统均为两级系统,其开关之间的相互制约和控制参数的耦合大大地增加了控制难度,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基于Z源逆变器的单级升降压技术被提出,但是Z源逆变器本身也存在着电压增益低、输入输出不共地、输入电流断续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阻抗源
雷电流参数是防雷保护设计的基础。准确的雷电流实测参数既可以用于地区雷电大数据统计,为差异化防雷提供依据,又可以用于分析本次雷击故障位置、判断故障类型,指导单次事故检修。现有的雷电流测量功能单一,且测量装置在原理上都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准确获取全面的雷电流参数。这导致仅有雷电流幅值和陡度等少数参数被大量统计应用,不利于制定完善的防雷保护方案。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基于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利用磁光材料对雷
学位
目前,我国风电快速发展,“弃风限电”的现象不容忽视,特别是在我国冬季以集中供热为主的“三北地区”。其造成弃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限于热电机组“以热定电”的运行模式,导致热电机组的运行灵活性受到严格限制。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考虑利用供热系统热惯性解耦热电机组的“热电耦合”,以提高热电机组的运行灵活性,进而促进风电消纳。然而,为真正实现利用供热系统热惯性,完整地考虑供热系统动态热力特性和热电系统运行调
学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规模扩大以及城镇化人口增多,工业、畜禽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若未恰当处理将导致水中有机质(OM)、氮、磷和重金属等的污染。在合适的pH值或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水体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将通过解吸和扩散进入地表水中,刺激微生物生长,导致氧气的消耗。结果使沉积物受到严重污染,地表水水质恶化,水体变黑,出现异味,进而影响水生生物、公众健康,破坏整个水生生态系统。  本文在
近年来,过渡金属氟化物(MxFy,M=Fe,Mn,Co,Cu等)因具有高比容量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热点。氟化铁因具有高容量、高电压和低成本等优点成为非常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受益于高离子键特性和小分子量,氟化铁与锂反应电位高达2.73V,比容量237mAh g-1。在各种晶体形式的氟化铁中,FeF3·0.33H2O具有独特的优点。与不含结晶水的普通ReO3型FeF3相比,六方钨青铜型F
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以及良好安全性能的电极材料是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电极材料中较低的锂离子扩散速率限制了电池的充放电速度,同时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体积膨胀、粉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从电极材料的储锂机制着手,研究具有快速储锂性能和结构稳定的赝电容储锂材料MoS2。通过不同实验方法制备层间距扩大的MoS2,并系统研究扩层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