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城市福利有效增进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面,而土地作为承载“城市福利”的空间载体,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和有力工具,能够促进公共治理和高效推进公共政策,其利用强度能够集中反映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复合系统的影响作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福利增进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基于人类发展指数(HDI),尝试构建一个完整的“土地利用与HDI”的空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福利有效增进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面,而土地作为承载“城市福利”的空间载体,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和有力工具,能够促进公共治理和高效推进公共政策,其利用强度能够集中反映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复合系统的影响作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福利增进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基于人类发展指数(HDI),尝试构建一个完整的“土地利用与HDI”的空间分析框架,深入考察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与城市福利水平(HDI)的内在联系,厘清二者的影响机制,对推进土地合理利用和城市福利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既有利于实现城市社会由经济增长型向福利功能导向型转变,符合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诉求,同时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城市群协调有序发展模式提供借鉴。鉴于此,本文从“土地利用-城市福利”视角出发,结合可行能力理论、土地利用理论、空间溢出效应理论等,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0个城市为研究单元,遵循“理论机制梳理-现状特征评价-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空间溢出影响的中介路径探讨”的主线,综合评判区域城市土地利用强度、HDI的时空演化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依托空间杜宾分析模型,探讨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对HDI的直接影响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三大城市群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为进一步捕捉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本文依次纳入碳排放水平、人均公共投资水平作为中介变量,借助机制分析和空间分析思路探讨二者之间的间接作用路径,以更好的促进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城市群协同发展。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呈稳步提升态势,逐步向“适度土地利用强度”阶段或更高利用阶段过渡;同时,三大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总体上呈现“中心引领-四周扩散”的非均衡特征,核心城市带动能力较强,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总体来看,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达到普遍适度水平。(2)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HDI整体上呈“渐进式”提升态势,HDI三大分指数(教育指数、收入指数、健康指数)均稳步提升,说明城市群建设带来的福利效应显著。但在长江经济带三大核心增长极中,HDI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长三角城市群人类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人类发展水平次之,呈现明显的“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异特征,这可能与辖区内各城市群近年来的综合发展辐射带动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异质性密切相关。(3)整体上来看,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对本地区HDI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的HDI发展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究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放大了经济增长的作用,适度的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提升往往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规模经济形成、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等多方面对HDI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适度的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伴随着高水平的城市化,能够提升人力资本、教育水平等“软性条件”与基础设施建设等“硬性条件”,从而推进本地区HDI的提升。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碳排放水平-HDI”与“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公共投资水平-HDI”两条间接作用路径均存在,这可能由于如产业梯度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明显和“向心力”作用,进而导致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对邻近地区HDI提升具有抑制作用。(4)从区域分异特征来看,三大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对HDI的直接影响作用、空间溢出效应、间接作用路径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首先,从直接效应来看,三大城市群的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均对本地区HDI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其次,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长三角城市群中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对HDI的发展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对HDI的发展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从空间溢出的中介作用路径来看,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公共投资水平-HDI”间接作用路径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碳排放水平-HDI”间接作用路径存在,这种分异特征可能与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程度、土地利用强度等密切相关。最后,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中介影响路径共同驱动着区域HDI的提升和城市福利水平空间格局的演变,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针对适度提升城市土地利用强度、高效增进城市福利水平、推进“土地利用-城市福利”系统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并分析了本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之处和未来展望。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要素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特别是2012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速下滑明显,甚至出现负增长。尽管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国出口实现正增长,但出口的可持续性值得思量。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与其寄希望于外部需求复苏与外贸环境改善,不如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抓住处置僵尸企业的“牛鼻子”,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推动出口可持
清代地域诗歌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一直是中国诗歌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学术领域。本文以第一部大型、综合类畿辅地方性诗歌总集——《国朝畿辅诗传》作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注重文献资料的校勘、考订、辑录等基础工作之上,同时在地域文学和文学批评史的视野下寻求对于文本本身更为深入的认识。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缘由及前人关于清代畿辅诗歌总集、《国朝
从2017年起,非全日制研究生正式纳入研究生统一考试,毕业颁发学历和学位双证。为了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然而,这一新兴群体在求职过程中依旧受到歧视,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满意度。就业满意度作为求职者对自身求职就业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整体评估,它既关系到个体的发展,又直接反映整个群体的职业发展状况。生涯建构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发展需要经历适应动机、生涯适应力、适应行为和适应结果四个过程
<正>最近,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刘江团队与合作者,研发了使用表观遗传信息(即DNA甲基化指标)来优选胚胎的方法(PIMS),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PIMS技术的临床应用结果。该方法使试管婴儿技术活产率达到72%,比当前提高了一倍多。使用DNA甲基化筛选胚胎用于临床是新一代试管婴儿技术,该技术使生殖医学进入表观遗传时代,
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这场战争深刻地改变了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并影响至今。作为战争主要对立双方,中美两国都试图以本国的视角去讲述这场举世瞩目的战争,记忆得以被建构、呈现与传承。本文在媒介记忆的理论视角下,采用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审视两国同一历史原型下影像表述的多元风貌,进而窥探朝鲜战争电影记忆的建构目的及其现实意义。论文总体上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选题缘由、
2021年教育部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该文件指出当前我国开展法治教育可以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法治教育在当前中国具有不可小觑的地位。2020年教育部颁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法治意识教育,强调法治内容与法治意识的教育密切相关,学习法治内容也是落实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针对上述要
活动课作为常规学科课程的重要补充部分,是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活动课以其灵活的课程形式和不同于常规课的独特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家谱是记录一族世系更迭和重要人物的典籍。被称为“文献之邦”的徽州地区拥有丰富的家谱资源。将徽州家谱与高中历史活动课相结合,是对家谱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仅有利于丰富历史学科课程资源,还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家谱
研究背景近年来,工作场所暴力频发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发生率为61.9%。医患关系高度紧张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而安全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若医务人员的安全感得不到满足,将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安全。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感,但是目前医务人员安全感量表推广时间不长,尚未建立相关常模,关于医务人员安全感的影响因素也知之甚少。研究目的1.构建广东省医务人员安全感量表的常模,为有关部门提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至今已四十余年,四十余年的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一条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其在为中国经济创造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对金融发展产生了一些影响。随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日益加快,各区域金融关联紧密,也使得金融风险跨区域传导途径多、传导速度快,牵一发而动全身,关联区域之间金融发展形势必然相互影响。因此,从空间溢出视角研究对外开放度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首先梳理现有
陶瓷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艺课程的文化内涵与劳动教育在育人功能上价值契合,二者融合能提高劳动教育实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在推进劳动教育时应充分发挥陶艺以文化人、以劳育人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