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理论的“问题结构”与马克思历史理论的重建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ebbs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写作以“预设”为开端。任何一种表述都有其预设,而预设有划分为相对预设和绝对预设。历史理论可以理解为一种叙述,它在建构历史的过程中总会涉及到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看待历史实在,特别是历史实在与历史理论之间的关系;二是历史理论的理论预设是什么,以及这些理论预设会对历史理论造成怎样的影响。这两个重要问题与历史理论的理论预设相关:历史实在是历史理论建构历史的绝对预设,它对历史理论起着规范、引导的作用,既为其提供发展方向、最终目标,又限定其范围。问题结构则是历史理论的相对预设,历史理论一旦确定了研究对象,同时也就确立了历史理论的问题结构,问题结构所包含的预设可以在逻辑上推导出历史理论的有关内容和理论空白。本文第一章主要论述研究历史实在与历史理论之间的关系。历史理论是由知性概念叙述出来的历史知识。历史实在则代表着完整的过去,是一个超验的理性概念。鉴于此,历史实在与历史理论的关系可以用康德的“范导性”理论来描述。首先,历史理论无法建构历史实在,在历史理论的内部不会出现历史实在这样的理性概念。同时,历史实在又对历史理论的建构发挥着引导的作用,特定的历史理论总是希望“完整地”再现历史。其次,现实中的历史理论不可能“复制出”完整的历史,却可以建构出“同质连续性”或“异质间断性”的历史内容,得到连续性的历史理论与间断性的历史理论。再次,历史实在是历史理论建构历史过程中做出的“绝对预设”,历史实在对每一特定历史理论来说,是不可进一步追溯、抽象和分析的。最后,历史理论与历史的形而上学是两种不同的历史知识,分别以经验性的历史内容与超验的历史实在为研究对象。对各种历史理论的研究对象进行极度抽象概括,最终会得到历史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第二章具体阐释述由相对预设所组成的问题结构。其一,问题结构与历史学家之间的关系。从理论预设的角度来看,问题结构对于历史学家而言意味着一套先验的观念。历史学家依靠这套先验的观念选择历史材料,确定研究对象。毕竟问题结构是由历史学家在建构历史的过程中提出、确定,因此问题结构和历史学家的各种主观因素——价值、兴趣、立场等——密切相关。在提出问题结构的过程中,如何在历史学的客观性和历史学家的主观性之间保持平衡、如何保证问题结构的“客观性”是一个需要说明的内容。其二,问题结构与历史理论具体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结构与历史理论具体内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相关性原则”来表述:问题结构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历史理论的具体内容,历史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属性受问题结构支配。其三,问题结构对历史理论产生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问题结构为历史理论划出了清晰的界线,造成了历史理论内部的“理论失明”和“理论空白”,致使不同历史理论之间出现断裂,另一方面,问题结构又保证了历史理论之间的连续性。在第三章中,借鉴马克斯·韦伯建构“理想模型”(ideal type)的方法,本文建构出两种理想的、纯粹的、极端的问题结构。第一种“纯粹的”问题结构可称之为“连续性历史理论的问题结构”(普遍历史理论的问题结构)。具有这样问题结构的历史理论至少同时采用了两个相对理论预设:同质连续性的历史主体、长时段的线性历史时间。从这两个理论预设中可以在逻辑上推导出必然的理论内容,即历史运动的动力说以及历史的目的论。另一种历史理论以历史的间断性为研究对象,其问题结构可以称为“间断性历史理论的问题结构”。这个问题结构取消了同质的历史主体和连续性的时间,它包含两个理论预设,即分裂的、静止的历史主体甚至是无历史主体,以及异质的非线性时间。间断性历史理论的研究对象具有异质间断性,其研究的重点是某一历史事物或现象内部的功能或者结构,而不是这个历史事物或现象的运动过程。我们只是出于习惯将这个研究对象称作“历史主体”,因为在严格意义上,没有运动能力且停留在一个历史时期之中的物体不能称为历史主体,因此,间断性历史理论实际上预设了一个静止的、有组成部分的“历史主体”。没有历史动力的历史主体不能朝着某个历史目标活动,而没有终极目的,历史的意义也就无从谈起。这样一来,历史动力论、历史目的论、历史的意义等内容由于历史主体和时间预设一一即问题结构——的缘故,是间断性历史理论不能进行反思的内容,也就是说,从静止的历史主体和短暂的历史时间这两个理论预设中推导不出这些理论内容出来。这两种问题结构代表了理解历史的两种极端方式,现实的历史理论采取其中任何一种问题结构都使得对历史的理解成为不可能,只有历史连续性或间断性的历史理论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方法上建构出两个极端的、纯粹的问题结构,实际上只是为理解历史找到两条边线。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的现实的历史理论都是模糊的:建构出特殊的历史内容,却必须借鉴普遍的历史规律:专注于跨时期的历史规律,同时还要关注短暂的个人与事件;想建构出客观的历史,但历史不可能是纯粹客观的;希望完全地再现历史,但历史只能有限地重建;历史理论需要使过去的事物变成当前的事物,但历史必须重建事物之间的距离。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是不纯粹的。论文第四章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做出了新的阐释。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只能从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开始,《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两本重要的历史著作,应当是阅读的重点。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表明,马克思当时的历史理论具有连续性历史理论(普遍历史理论)的特征,这种历史理论的问题结构决定了社会结构是该历史理论的“理论空白”。据此我们可以对“个人的能动性”和“异化问题”做出新的解释。对《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研究表明,此时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具有间断性历史理论的特征,具体说来,马克思历史理论的问题结构可以用“历史形势”来概括。在这个新的问题结构中,马克思赋予意识形态、历史人物、经济因素以新的理论内容。最后,在第五章中我们还依次对赖希、阿尔都塞和胡克的理论做出评析,指出他们的种种努力可以看作是在填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留下来的理论空白,力图为马克思建立起关于社会结构的历史理论,即一种间断性的历史理论。康德曾经说过,理性只有知晓自身的界限之时才能树立其权威。历史学同样如此。基于此,本文的理论意图是通过问题结构来确定历史理论的限度,从而保证了历史学是科学的、客观的。首先,问题结构把历史理论与其他科学理论区分开,历史学研究的对象和理论预设明显区分于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其次,不同的问题结构将不同的历史理论区分开来,比如,以历史人物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理论,与历史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理论,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问题结构(第二章第三、四节,第三章第二节)。最后,研究历史离不开历史学家的主观性,问题结构保证了这是一种可靠的、科学的、内含客观性的主观性(第二章第二节)。另一方面,问题结构与历史理论保持着一种客观关系:只要确定了历史理论的研究对象,那么在逻辑上就做出了历史实在的绝对预设和问题结构的相对预设,而问题结构包含的预设规定了可能出现的理论内容以及必然的“理论失明”。这种纯粹逻辑的推演过程与历史学家的主观因素没有任何干系。(第二章第三节)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是一个由简到繁、由运用单一到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由以教师引导为主逐步过渡到学生运用为主,由模仿到形成方法系统的过程。发散方法的训练是反复练习
为了探讨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YFV)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在感染早期的诊断价值。颅内注射YFV-17D感染乳鼠,每日处死1窝,收集抗凝血。Vero细胞和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实证分析了“新农合”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农合”增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工具变量估计结果证实了“新农合”对农村
吴可读的试帖诗试帖诗是唐朝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体,大都以古人诗句命题。试帖诗作为文人诗的一种形式,自唐朝以后创作者代不乏人。清代曾以“尸谏孤忠”而震动朝野的吴
建安文学五言诗,是中国传统五、七言诗的第一座高峰,广为人盛称,而且标志着文学进入自觉时代。但在曹魏军阀卵翼下的建安诸子,亦存乎创作上种种限制,而出现题材与内容、表现
野百合(Crotalaria sessiliflora L.)全草经75%乙醇渗滤提取,采用柱色谱技术对提取物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了得到的12个化合物,分别为:野百合素B(1)、槲皮素(2)、山柰酚
文章从近年来电子商务的成功发展出发,探讨了电子商务成功发展的原因,从中重点论述了电子商务企业在与目标消费者间信息沟通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包括电商企业可以向目标消费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