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肠道是一个具有重要的免疫、内分泌和屏障功能的脏器。肠道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被认为是引发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的重要原因,但是其具体机制仍存在很多的争议,传统细菌移位理论不能解释许多疑问,受到质疑,“肠-淋巴途经”理论已越来越受到关注。Toll样受体4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抑制TLR4信号传导的能力,从而对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抗炎症作用与抑制Toll样受体4介导的信号通路激活和目的基因的表达相关。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大鼠在不同营养干预时的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淋巴液引流的动物模型,研究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阻断“肠-淋巴途经”和不同的营养干预对肠道、肝、肺和系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8只SPF级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5天后行胃造瘘手术,随机分为普通饮食(N)组、普通肠内营养(EN)组、普通肠内加co-3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PUFA)三大组。二个肠内营养组为等氮(1.8gN·kg-1·d-1)等热卡(1046kJ·kg-1·d-1),营养5天后所有大鼠行肠道缺血60min再灌注120min手术,每组根据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时是否进行肠道淋巴管引流再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因此共6组,每组8只。手术完毕后取材,测量血清,淋巴液中内毒素、HMGB1、HSP70以及炎症因子的含量,检测肠道,肝,肺脏的形态损伤以及HMGB1的表达,探测肠道,肝TLR4mRNA的表达,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NO和NOS合酶浓度。肝脏中核因子NF-κB的含量和循环中ALT的水平。记录大鼠手术前后体重变化以及精神状况。结果:大鼠缺血60min再灌注120min后,血清中内毒素、HMGB1、HSP70以及各种炎症因子的含量增加,引流淋巴液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干预使血清中内毒素以及各种炎症因子的含量减少。减少肠源性因子如HMGB1、内毒素等的产生,但HSP70的含量反而增加;引流淋巴液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减少肠道中HMGB1、TLR4和降低肝、肺脏的HMGB1水平及TLR4mRNA的表达,从而减轻肠道以及远隔组织器官的损伤,减少肝脏中TLR4信号表达的下游信号传导中NF-κB活化。血清中ALT含量引流组也较非引流组减少(P<0.05)。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组的大鼠体重较其它两组增加(P<0.05)。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引流组淋巴液中上述因子(除外HSP70)含量也较普通肠内和普通饮食组低(P<0.05),损伤较另外两大组情况显著降低结论: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HMGB1、内毒素、细胞因子的表达显著升高;其引起的肺等远隔组织损伤以及系统性炎症反应可能与肠淋巴中某些因子相关。其中HMGB1是最有希望的侯选因子之一,但有待进一步研究。阻断“肠—淋巴途径”可以弱化肠、肝、肺等的损伤;给予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干预,可以通过抑制TLR4的信号传导减轻炎症反应,减轻缺血再灌注带来的损伤。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引流肠淋巴液能够降低肠道缺血再灌注引发的全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