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思维形态》是吾淳先生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的博士论文,全书共二十二章节,从哲学观点出发,以古代中国思维特征为立足点,与同时期的古罗马思维形态作对比,深刻、系统地阐释了中国思维特征。内容详尽,论述科学有序,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本次翻译报告摘选此著作第二十章和第二十一章为材料,其中第二十章为“分析与综合”,重点阐述中国思维中分析思维的形式、内容,以及产生原因,并与古希腊的分析思维作对比,得出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同时拥有分析思维;第二十一章为“概念系统”,首先举出大量古代典籍中关于“概念”或“定义”的论述,分析古代中国对概念的理解的特点,得出古代中国对概念的理解的特点是:对属性的淡漠和对内涵的关注;最后系统阐释古希腊对概念理解的状况,得出两个民族关于概念的理解上各有所长,亦各有所失,指出读者应用客观公正的态度观之,才能避免得出片面结论。在此次翻译任务中,由于文本的社科性和作者探讨深度的专业性,难免受到许多翻译难点的阻挠,例如:“种类分析”、“解释类型分析思维”、“属加种差”等众多哲学术语的英译让本人这个哲学的门外汉一时间无所适从;原著中大量引用古代典籍原文,由于年代久远,其语言古奥晦涩,难以理解,如《孙子兵法·九地》、《黄帝内经》、《荀子》等,给翻译带来很大难度;由于汉语的意合型特征,以及中国人思维属于回环前行式特征,原文中某些句子及段落的结构松散,在英译中都是应该予以重视的方面。基于这些难点,本人将根据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及弗米尔的“目的论”等翻译理论,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增译法,省译法等翻译方法进行处理,力求能在了解中英思维差异的情况下,寻求与原著最大限度的英文译法。本报告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翻译项目介绍,其中包括项目的背景、意义和结构。第二、文本分析和理论指导介绍,包括作者背景、原文主要内容介绍、文本分析及翻译指导理论等。第三、翻译难点与翻译方法,译者会对此次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如中西文化差异、大量专有名词和术语的翻译、文言文翻译以及长难句翻译等难点进行介绍。接着从理论出发,详细举例阐述翻译中主要采用的翻译方法。第四、总结在翻译过程中获得的启发、教训和仍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