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尔后期小说的叙事学阐释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ohn3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布斯、热奈特、米克·巴尔、里蒙一凯南、托多罗夫、詹姆斯·费伦等人的叙事学理论为依据,总结叙事角度、叙事语式、时况关系的基本含义及其分类。并以此结论为研究方法,分析伯尔后期小说在这三方面上的特点,从而对伯尔的后期叙事艺术作比较全面和细致的研究。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叙事角度的相关理论,分为叙事视角和叙事声音,用叙事角度理论来分析伯尔的具体作品,阐述他的后期小说的叙事视角和视角的转换,以及他的作品中的隐含作者和叙述者的关系、叙事层次,最后探讨叙事角度与作品主题的关系。第二部分,用自由间接引语和僭述理论来阐释伯尔后期小说在叙事语式上的特点,指出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拉近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第三部分,以热奈特关于时况的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故事时况与叙事时况的关系类型,指出伯尔后期小说主要的时况关系是追述。
其他文献
深呼吸运动,可增加氧气吸入,改善肠胃功能。但研究发现,剧烈的深呼吸可增加胸腔和腹腔的压力,并且使血管管径缩小。于是,虽然看起来深呼吸增加了氧气的摄入量,使血液含氧量增加,但大脑、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流量却因此大幅减少。有心绞痛病史的冠心病者,如果剧烈深呼吸2~5分钟,特别是再加上一些憋气动作,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导致心肌梗死。  因此对于部分老年人,特别是已发生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
期刊
学界对杜甫文的研究相对不足。其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以刘开扬《杜文窥管》、《杜文窥管续篇》全面解读为开端,涉及到杜文的价值和意义、系年、思想内容、艺术特点、杜甫才
新课程改革提出,高中数学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并不是指以往墨守成规的解题能力,而是指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于高中的数学课堂而言,知
期刊
疯癫作为一种非学术性的日常用语,用于描述偏离理性不合常轨的思想和行为。作为一种边缘化的生活状态,疯癫被众多思想家和文学家所关注。20世纪,疯癫在我国文学中得到了大量的表
许多人认为冬季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而忽视夏季冠心病复发的危险性。其实,酷暑盛夏,冠心病发作导致心绞痛乃至心梗的并不少见。据统计,夏季当气温超过33℃,特别是天气持续闷湿时,心脑血管发病率会增加3~4倍,有些人甚至发生心脏猝死。    心脑血管病为何夏季多发   据报载,侯耀文生前并无心脑血管病史,但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又因发病时正处夏季,炎热高温的天气很容易导致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这是由于夏天出
期刊
清末宣统元年至宣统二年(1909—1910)间,由成都通俗报社出版的《成都通览》(又名《说成都》),是一部全面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都社会面貌和风土人情的著作。《成都通览》的
会话含意理论一直都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的发展经历了古典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和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两个阶段。长期以来,我国的语言研究工作多偏重本体领域的研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