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络合染料因其优良的耐晒牢度,耐干湿擦性能被广泛运用于蛋白质纤维(羊毛、蚕丝)、聚酰胺纤维以及皮革染色。在金属络合染料中,偶氮金属络合染料为最重要的一类。传统的偶氮金属络合染料,含有Cr、Co、Ni等重金属离子,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对纺织品中重金属离子Cr3+、Co2+等含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由于铁、铝等金属离子无毒或毒性小,而且盐的价格要远低于铬盐和钴盐,因此,研究用它们合成生态金属络合染料也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具有深远的意义。芳胺传统合成在水或有机溶剂介质中进行,往往工艺较为复杂、流程长、三废多,对环境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如何简化工艺、减少污染已成为热门课题。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反应介质,被称为绿色溶剂,用来替代传统的水和有机溶剂来合成中间体和染料。本论文第二章针对芳胺传统合成方法存在的问题,应用离子液体作为溶剂,研究在离子液体中硝基芳香族化合物还原成芳胺的反应过程。这在国内首次实验证明,在离子液体中合成芳胺,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对环境污染小。且离子液体在室温下为液态,液态温度范围宽,无蒸气压,不挥发,不逃逸损失,因此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可回收循环使用,是理想的绿色溶剂。离子液体可循环使用三次,且对胺的收率基本没有影响。第三章以1-氨基-2-萘酚-4-磺酸(1,2,4酸)、邻氨基苯酚对磺酸为重氮组分,分别与1,3,5—吡唑啉酮、氯代吡唑啉酮(3种)、对甲基吡唑啉酮、间磺酸吡唑啉酮、间磺酰胺吡唑啉酮为偶合组分进行反应,合成了8只母体染料。第四章以邻氨基苯甲酸、2-氨基-5-硝基苯酚、2-氨基-4-氯-5-硝基苯酚、N,N’-二取代苯胺基1,3间苯二甲酰胺为重氮组分,与联二萘酚偶合,合成了4只母体染料,以上述的12只母体染料为中间体,合成了16只1:2吡唑啉酮系列铁、铝中性染料和8只1:1联二萘酚系列铁、铝络合染料,其中10只染料为新的结构。利用液质联用质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粉末衍射等手段,对合成的母体染料和金属络合染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对各个络合染料的络合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1:1型偶氮金属酸性染料络合条件为pH为3,而对于1:2型偶氮金属络合染料反应体系的值pH在7.0~8.0之间,反应收率在80%以上。通过对金属络合染料进行了吸光度的测试,其结果表明,偶氮金属络合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与母体染料相比较,均发生明显的位移,除D、E、F、G母体染料的络合染料是Al络合染料红移、Fe络合染料蓝移外,其他的络合染料都为红移,而且吸光强度也发生了变化,A-C2母体染料的金属络合染料全为减色效应,C3母体染料的金属络合染料全为增色效应,其余的均是Al络合染料增色,Fe络合染料减色。初步探讨了吡唑啉酮系列染料的构效关系(QSAR)。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对二十二个优势构象进行几何全优化,并在LanL2MB基组水平上利用TD-DFT方法进行激发态计算,得到七个配体分子不同构象的激发态能量与跃迁波长。为进一步研究染料结构与发色性能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第五章将所合成的新染料首次用于锦纶、羊毛纤维的染色,其染色织物色泽饱满,色光纯正。本文探讨了合成的铁、铝金属络合染料在羊毛上的上染率等染色性能,找出了最佳的染色pH值、温度和时间。以上染率为考察指标优化了这些染料对羊毛纤维的染色工艺。以母体染料A的金属络合染料为例比较了铁、铝金属络合染料和铬金属络合染料的性能,实验结果证明,本研究所合成的偶氮铁、铝金属络合染料在羊毛上的上染率均在85%以上,并具有优良的耐晒牢度,良好的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和相应的铬络合染料性能相当,但扩大了色谱,大大改善了生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