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创意是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运用,其目标是通过独特性来提升文化产品的高附加值。时至今日,日臻完备的技术手段为人类的想象转变为现实影像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电影的艺术表达能否成功,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制于技术手段而主要取决于创作者的创意以及实现创意的能力。张艺谋电影的成功就是在系统化的电影策划、剧作、拍摄、制作、发行、放映的过程中发挥创意的结果。除了电影,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为代表的官方活动,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系列为代表的商业活动,作为典型的文化创意产品所取得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为张艺谋导演的个人职业生涯增添光彩,而且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范本。本文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对张艺谋导演的作品进行研究,发现其创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文化资源的利用、对当代产业的承接、对审美期待的追踪。首先,张艺谋导演通过对文学资源的利用、对民族意象的塑造、对经典题材的写意性处理、对传统思想的阐发等四个方面,实现了对我国丰富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运用。其次,在产业化的发展背景下,张艺谋凭借商业运行模式、品牌打造、基于品牌影响力的营销等创意环节,使影片和演艺作品与市场达到自觉、充分的契合,走出了一条多赢的电影和演艺旅游品牌深度融合的产业化之路。最后,我们发现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作品由人文关怀到世俗关怀的创作转向,是他紧随时代潮流,持续而自觉地迎合观众审美期待的结果,这种转变是主动的创意思维的成果,充分满足了观众的文化消费心理需求。当然,作为主流商业电影,张艺谋“大片”在剧本文化创意上偏离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取向,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但作为一个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他的创作为当代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树立的榜样和卓有成效的实践,应该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