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铁产业历来受到我国各界的普遍关注,中国的钢铁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钢铁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何正确地评价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作为钢铁产业的主力军,钢铁上市公司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钢铁产业的实力和发展水平,因此研究中国钢铁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情况可以直接反映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效率状况。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钢铁产业的行业特点,详细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到了存在于我国钢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严重问题。随后,通过仔细的甄选,以2002-2008年间的中国27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钢铁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分别基于DEA和SFA模型,研究了中国钢铁产业的技术效率,并通过比较分析,验证了两种方法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接下来,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因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中国钢铁产业技术效率的7大因素,定量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大小。最后,对全文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有针对性的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钢铁产业的水平不高,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整体发展趋势,通过目标改进分析可以看出,在不改变产出的前提下,我国钢铁产业的投入平均还有15%~25%的下降空间,我国钢铁产业大规模的投入要素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中国钢铁产业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和内部管理效率低下、以及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所导致的;同时我国钢铁产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的不足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我国钢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靠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来拉动,技术进步拉动不明显。另外,中国钢铁企业技术效率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明显,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的不均衡,使得我国钢铁产业整体上表现出很低的技术效率水平;最后,本文也从投入角度揭示了劳动、资本和能源对产出的弹性大小,以及规模、财务杠杆、代理成本等因素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情况,对中国的钢铁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