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是农产品国际贸易领域最重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之一,既是国家间贸易保护主要的技术工具,也是技术进步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入世”以来,我国约有90%的农产品遭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占TBT所致六大出口行业总损失的50%以上。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在对外贸易出口额中的比重逐年下滑,而且自2003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逆差的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固然是由平衡国内农产品需求等多种因素所诱发,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难以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导致逆差的重要原因。出口农产品质的安全问题不仅关乎着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国际形象,而且对于扩大我国农民的就业与农民收入,对推动农业生产转型的意义深远。因此,提升出口农产品质的安全已迫在眉睫。农药残留的形成固然与农药本身的质量与特性等密切有关,但与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以及由此产生的农药施用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基于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所面临的农药使用难以取舍的困境,准确把握农药残留产生的规律性,通过有效途径减少农户的人为因素尤其是规范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就成为降低农药残留最现实、最有效的实现路径。因此,以分散农户为视角,探究分散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以及影响其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在源头上寻求降低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安全的具体对策是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江苏省3个地区的6个县(区)的241个分散农户为案例,并在国内此领域首次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就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做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诸多有意义的结论:(1)分散农户是农药施用的主体,其对农药残留的认知方面具有复杂特性。统计性分析发现,农户对安全间隔期的认知比较高,但对农药残留的内涵与农药残留影响农产品安全的认知尚不足。结果还表明,绝大多数农户没有接受过农药基础知识的培训,主要靠生产经验积累农药知识和施药技术,由于个体施药经验的差异而导致了农户对农药残留认知的千差万别。(2)不同地区的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水平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总体格局是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程度逐步下降,与三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基本一致。(3)本文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农户的自身特征、农药培训与对粮食安全性的认识均对农户的农药残留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上述三个潜变量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分别为:农户的自身特征因素、农药培训因素、及对粮食安全性的认识因素。具体说来,地区、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农药培训、对自种粮食安全性的担忧、是否会食用自种粮食等7个方面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分散农户的农药残留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