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显热储热的掺铝铁矿石材料的制备及热性能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ru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显热储热技术是目前一种高效合理配置能源与资源、平衡热能的供给与需求的成熟且有效的手段,其在建筑节能、工业余热废热回收、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极具应用潜力。该技术采用的材料中,作为固态显热储热材料的铁矿石引起了各国研究者们的关注。铁矿石具有的许多优点使其成为适合应用于集中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良好高温储热材料。但为了进一步满足集中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效率要求,其热性能,特别是比热容和热导率,亟待提高。在本文中,我们首次将纯铝粉按照不同比例添加到天然铁矿石中,在空气气氛下烧结制备得到掺铝铁矿石复合储热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同步热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样品矿物组成、微观形貌和热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进而研究掺杂的铝对天然铁矿石材料的热性能造成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掺杂铝可以大大提高天然铁矿石的比热容和热导率。但是增强效果与铝含量密切相关。铝掺杂量为3~5 wt.%时,可以获得最佳的增强结果。相比于天然铁矿石,掺铝样品的比热容和导热率可分别提高高达36%和176.1%。为进一步探究铝在热性能提高中发挥的作用,在真空气氛下烧结制备了掺铝3 wt.%的样品,以及在空气气氛下烧结制备了掺氧化铝3wt.%的样品。通过测试表征发现,掺杂的铝粉会与铁矿石中的各类物质,包括铁氧化物、SiO2在内,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铝离子会改善铁矿石材料的热学性能,且掺杂纯铝粉的方式相比于直接掺杂氧化铝提供铝离子,更有利于样品热性能的改善。热稳定性研究方面,A3-1000样品进行了0-500次热循环测试,其密度、比热和热导性能的测试结果初步表明该样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其他文献
在最近的近十年里,很多发展中国家致力于促进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应用智能电网相比传统电网,可以通过用户用电行为辨识算法来判断用户的用电模式并进行分类,对实现需求响应和电价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K均值算法中用电数据特征选取策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特征间相关关系的迭代型特征优选策略。首先基于DBI指标对不同特征组合下的K均值聚类效果来作为特征选取的标准;然后,建立特征优选模型,通过实验将备选特征优
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以微博、淘宝等为代表的新型自媒体上,用户自由地在网络平台上表述自己的观点。评论观点不仅是用户选购产品或讨论时事的参考依据,也是收集
最近几年,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快速的进入到各个行业中,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作为IoT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者,基本都是依靠电池充电的,但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一路高歌猛进,产值规模不断扩张,但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自动化程度仍然较低,施工现场脚手架和施工人员状态实时监测、风险状态评价和信息综合管理困难。因此,研发集现场检测设备和智能风险监测软件于一体的施工现场智能网联监测系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在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施工现场风险源辨识,构建脚手架及施工人员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出一套基于
社会治理是实现社会稳定运行的方式方法和动态过程。社会治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无论是古代社会、亚细亚社会还是殖民社会,亦或是市民社会,
组合优化领域最经典的NP-困难问题之一,点覆盖问题,它指的是用最少的点来覆盖图中的所有的边.后来,在2010年Bresar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推广,提出了 k-路点覆盖问题(MVCPk),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越来越重视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2015年教育部首次在“国培计划”中添加“校园足球骨干教师国家级专项培训”这一子项目,力图通过国家层面的培训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足球教学能力,促进校园足球的发展。自培训实施以来,培训效果不佳的情况日益凸显。问题的出现吸引了专家学者的关注,但关于校园足球骨干教师培训的系统性研究到目前为止依然稀缺,大多数学者只是将校园足球骨干
开发人员和其他涉众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对需求、环境、设计等做出各种假设。然而,这些假设条件通常是隐式的且未被记录,导致开发人员常常忽略软件开发中已提出和制定的假设条件。同样的信息在某种环境下可能是假设条件,而在另一环境下可能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制品。除非涉众以特定方式明确表达假设条件信息,否则难以在不了解上下文的情况下判断该信息是否是假设条件。因此,缺乏使用哪些术语和语言模式来表达假设条件的相关知
经典斯坦纳树问题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网络设计、IC芯片路由、无线通讯网络规划以及重建生命演化树等多个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近年来各个领域中新的应用需要
目的:探讨高级别神经胶质瘤(HGG)的临床特性,并基于血液学生物标记物发掘与高级别胶质瘤病理分级、治疗周期、术后至放化疗辅助治疗开展间隔时间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9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及放化疗的高级别神经胶质瘤(HGG)患者,病理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III—IV级。从临床病例及化验中提取收集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术前检验(血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