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资本涌入与金融稳定——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研究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面对逆全球化的外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国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中国对外开放已经开启新的篇章,在新的历史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中国带来红利的同时,也让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冲击。金融领域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可能带来资本流动的大进大出,进而加剧跨境金融风险。历史经验表明,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进程逐步推进,跨境资本流动的异常波动变得越来越频繁。文献发现,平均而言各国资本流动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波动状态,全球发生资本涌入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10%左右上升到21世纪初30%左右,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达到了峰值。与此同时,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呈现双向波动的新常态。大规模资本流入会导致信贷过度扩张,带来资产价格升值和汇率升值。同时,大规模资本流入极易发生突然逆转,导致长期的产出紧缩,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全面对外开放背景下,资本流动波动对我国经济金融平稳运行可能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也使得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鉴于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完善,资本流动波动压力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风险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这种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波动会如何影响金融稳定,如何充分预判金融全球化带来的风险隐患和识别风险来源,如何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机制,综合利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来应对和化解跨境资本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重点考察大规模资本涌入一国时,带来信贷繁荣和资产价格升值,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上升,企业更容易获得信贷,经济体风险累积,一旦经济体经历负向冲击,比如经济周期性下滑和资本流入突然逆转,泡沫破裂,企业破产,最终引致银行危机这一过程。本文首先从企业视角切入,探究跨境资本涌入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基于47个国家和地区2000至2015年的非金融企业数据,实证考察跨境资本涌入及其突然逆转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一国发生跨境资本涌入会推升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出现更大幅度的上涨,且股权资本涌入和债务资本涌入都显著提高了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机制分析表明,股权资本涌入和债务资本涌入均会通过抬升资产价格增加企业杠杆率,即资产价格渠道成立;债务资本涌入还会通过增加国内信贷增加企业杠杆率,即信贷渠道成立。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融资约束程度较高、杠杆率水平较高和盈利能力较弱的企业,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的行业,以及资本账户开放度较高的国家,跨境资本涌入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一国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缓解资本涌入对企业杠杆率的正向冲击。最后,资本涌入时企业杠杆率上升会推高企业预期违约概率,当境外资本流入突然逆转出现资本外逃时,企业杠杆率会随之降低。该部分研究为资本流动影响跨境金融风险传递提供了企业层面的微观证据,对我国深化金融市场开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以及防范外部冲击风险都具有重要启示。其次,本文从银行角度切入,探究跨境资本涌入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基于53个国家和地区1991至2017年的企业数据,本文测度了银行在企业间的信贷配置风险,研究发现:资本大幅度涌入改变了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通过国际风险承担渠道提高了银行信贷配置风险,从而增加了银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有别于FDI资本涌入,股权资本涌入和债务资本涌入是产生国际风险承担效应、增大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型。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监管、降低恶性竞争、完善制度质量,能缓解资本涌入对银行稳定性的冲击。而当境外资本流入突然逆转出现资本外逃时,信贷配置风险会进一步上升。该部分研究加深了对跨境资本涌入、金融中介风险承担行为和金融稳定三者关系的认识,为跨境资本涌入如何影响金融稳定提供了微观证据。最后,本文关注跨境资本涌入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根据前述的研究,一国面临资本涌入时,银行风险偏好增加,筛选标准降低,倾向于将信贷配置在风险更高的企业上。如果这些企业也是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就可能带来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但是同时,资本涌入带来了信贷繁荣,放松了原先受到融资约束的企业,即存在两方面相反的影响。本文基于34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至2018年的企业数据,采用企业生产率在行业内的离散度与OP分解两种方法计算行业内资源错配程度,实证考察跨境资本涌入对资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国发生跨境资本涌入会降低该国行业内资源错配程度。在此基础上,对于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和资源错配程度较高的国家,以及金融危机后的样本,跨境资本涌入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正向影响更强。这一结果表明,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而言,跨境资本涌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让资源在企业间进行更有效的配置所带来的正向影响,大于过多资本可能流向低生产率企业所带来的负向影响。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经济改革和市场自由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不平等和性别收入差距问题也日益凸显。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制定并推行促进女性就业和性别工资平等的保护政策,劳动力供需不由市场机制调配,收入分配在性别之间较为均等。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的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和健全,企业在用人和生产决策方面逐渐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女性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出现显著下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逐步转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将环境治理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局面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2020年召开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向世界正式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中央进一步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
学位
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为了满足居民和家庭多元化的需求从而提升幸福水平,需要金融市场中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支持。个体的人生幸福包含多方面的涵义,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为金融福祉。相关研究表明有益的金融行为能够提升金融福祉,因此家庭金融行为优化构成了提高个体金融福祉的重要内容。通过金融支持促进家庭良性金融行为决策、有效提高家庭金融福祉是促进金融发展,更是实现整体社会福利的重要政策落脚点。关于
学位
卫生服务作为社会基础保障的一部分,在人们的福利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福利经济学和平均主义等相关理论,卫生制度应追求公平的目标,并为提高人们的健康而服务。卫生公平理论一般包括卫生筹资、使用和健康公平,筹资是卫生服务的前提,健康是卫生服务的目的。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卫生体制改革来实现卫生公平的目标,其中保险制度就是其中重要一部分。保险制度为分担个人风险而设立共同责任制,它将通过大数定律保障
学位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衔枚疾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表示“中国将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此后,中国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就放宽外资准入条件及业务限制进行详细阐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20年中国国际金融论坛表明,证监会将全力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以期促进国内外双循环体系的建设。当前我国资本金融账户开放的重点领域在资本和货币市场工具,这其中开放程度最高的是股票市
学位
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破坏对生态、人类健康,并越来越显著的影响经济运行方式以及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全球气候变化将改变全球各地的气候形态,影响诸如各地的农业生产,每个地区的居民生活形态,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正常运行。一方面,金融政策应当在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发挥主动引导角色。另一方面,经济与金融稳定要求政策制定者更加关注气候与环境相关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实践进展的梳理,整理出三大有待深入解答的基础性问题
学位
跨境资本流动会对一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跨境资本流动的决定因素具有理论和政策意义。现有文献研究跨境资本流动的决定因素大都是基于“推动-拉动因素”框架进行分析。其中“拉动因素”指资本流入国的国内因素,如经济增速、开放程度、制度质量等;“推动因素”也即全球因素,主要包括全球风险偏好、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全球经济增速、国际油价等。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家间金融状况的联动性
学位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我国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的格局下,将更加充分地利用超大国内市场的优势,同时将会继续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并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这些任务的协调完成,涉及到对“三元悖论”的深入理解以及对相关政策安排的合理选择。稳健的货币政策旨在服务实体经济、平衡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市场的作用将会得
学位
盈利能力指的是企业利用已有资源获取利润的能力,是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核心指标。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开始由传统的核准制逐渐转为注册制,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市场化。虽然注册制不对上市公司设置具体的盈利标准,但却更加强调盈利的持续性和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而聚焦到股票市场的表现上,近来也出现了明显的由盈利分化带来的股价分化现象,上市公司之间的马太效应逐渐加强,行业集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行
学位
如何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以及相应的央行干预手段,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是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干预和沟通干预是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两种主要方式,但是基于我国更加市场化、弹性更高、双向波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交易量快速增长、不断完善的外汇市场现状,外汇实际干预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我国央行开始退出常态化干预,转向沟通引导为主的外汇干预方式。我国央行也多次在货币政策执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