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之教,立学设庠,英彦蔚起,允公允能,宏业无疆。教育教学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完美精神世界为目标的教师、学生之间的特殊交往过程。正如哈佛前校长博克说,真正影响教育品质的事发生在大学课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现代大学研究和传递高深学问的本质特征也决定了有些较为艰深的理论和知识是在大学教师和学生的相互质疑、相互磋商的交往过程中才逐渐明朗的。故此,从师生交往视域下探讨大学教学质量提升问题不仅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术前沿和理论热点,也是我国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攻坚阶段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研究以大学师生交往为视角,以“师生交往”和“教学质量”等相关概念揭示及其内涵拓展为逻辑起点,以“交往与人的本质生成”为哲学依据,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为理论基础,以教学实现对学生的生命鼓舞、人格感化、道德陶冶、意志磨砺和精神启迪为旨归,从学理层面论证了师生交往视域下大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鲜明的提出高质量教学致力于对人的完美性和生命本质的追求及人格的完善,它内含着教师教的质量与学生学的质量、智力因素培养质量与非智力因素培养质量以及教学结果质量与教学过程质量的有机统一,是回归教育本真、圆融人学旨归、提升教学质量的治本之策。在此基础上,透过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考察分析出师生交往与大学教学的应然关系与实然生态,聚焦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社会对学生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等能力素质的普遍要求,层层深入的考证出真正的教学质量提升所必须坚守的基本取向:我们要培养的好学生是向着知识世界自主发展、自我成长的积极向学生命个体;我们需要的好老师是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向学之心、启迪知识、传播思想、生成智慧、点化生命的启智之师与灵魂导师;我们要实现的高质量教学是基于师生交往基础上的生命互染与相互成全。并指出基于师生交往基础上的大学教学质量提升的价值就在于:它以对学生生命的关怀与激励为价值依归、以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为灵魂、以转识成智为其教学意义的延伸。进而观点鲜明的从理念转变、良善氛围的营造和鼓励教师发展的长效机制的构建三个维度开辟出通过促进师生交往互动探求教学质量提升的可行路径,指出大学教学应回归教育本真,营造氛围良善的教育教学生态,构筑情感丰盈的师生交往空间,形成崇教尚学的良善学风、教风,通过以制度为基、教师为体,构建鼓励教师教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以促成向学之生与启智之师的生命互染,以培养出具有“知识难度”“文化厚度”“认识高度”“思想深度”的人才,实现大学教学质量的真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