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宫颈癌的发病呈现年轻化倾向,35岁以下的官颈癌病例出现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妇女的健康,因此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而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CIN)是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的总称,包括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ervical epithelial dysplasia)和宫颈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CIS).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此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0-20年,而从宫颈不典型增生到原位癌及浸润癌是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要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关键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筛查工作。目前,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阴道镜检查、诊断性宫颈锥切术和病理活检、基因诊断等,中华医学会推荐的官颈病变诊断的三阶梯程序为细胞学、阴道镜及宫颈活检。但这种传统的诊断方法沿用至今,除了认同它们的诊断有效性外,也要认识到它们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但由于此项检查通过病理医生显微镜下的肉眼观察进行诊断,当一些感染因素导致细胞形态不典型时,主要凭借病理医生本身的经验进行判断,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作为一种创伤性检查,可以对疑似病例进行确诊,但并不能针对所有就诊病例都常规进行筛查,应用范围较狭窄。因此,寻找简便有效的新型检测方法辅助临床诊断势在必行。在真核细胞中,细胞分裂的进展受到各种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控制性表达和转录后修饰。p16INK4a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介导的G1/S期转化控制的一部分,并可触发细胞周期停止在细胞分化过程当中。正常细胞周期进展中表达的P16INK4a表现出的是一种抗增殖效应。在终末分化的上皮细胞中,p16INK4a的表达被下调到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通常不能检出的水平[3]。而Ki67是一种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只可在增殖细胞的细胞核中检出,GO期的静息细胞不表达这种抗原。由于过度表达p16INK4a的细胞只有在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受损后才会活跃地增殖,所以,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同一细胞内的增殖标记物Ki67和p16INK4a应当相互排斥。当宫颈上皮细胞内共表达Ki67和p16INK4a时,我们是否可推断相应细胞出现细胞周期调控失常。本研究基于以上科学推测,在传统诊断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p16INK4a和Ki67蛋白,以宫颈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该检测方法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宫颈癌筛查中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目的:研究P16/Ki67蛋白检测(cintec plus双染技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D Surepath细胞学采样器收集常规门诊和体检人群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使用罗氏公司生产的抗P16 (E6H4)/Ki67 (274-11 AC3)单克隆抗体鸡尾酒试剂进行cintec plus双染法检测。以宫颈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等评价指标。同时计算目前常规宫颈癌筛查方法--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等指标,运用配对x2检验,比较cintec plus双染法与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结果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cintec plus双染法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最后,评价两者联合试验对临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共收集各类标本104例,cintec plus双染法的灵敏度(阳性符合率)为80.00%(95%CI:62.70%-90.50%),漏诊率20.00%,特异度(阴性符合率)为75.68% (95%CI:64.79%-84.02%),误诊率24.32%,总体符合率为76.92% (95%CI:67.95%-83.97%),Kappa值为0.5,阳性似然比(+LR)为3.3,阴性似然比(-LR)为0.26,Youden指数即正确指数(YI)为0.56。官颈液基细胞学的灵敏度60.00%,漏诊率40%,特异度83.78%,误诊率16.22%,总符合率76.92%, Kappa值0.44,阳性似然比3.7,阴性似然比0.48,Youden指数(YI)0.44。两者并联联合试验的灵敏度83.3%,特异度68.9%,Kappa值0.45,约登指数0.522。结论:P16/Ki67蛋白检测(cintec plus双染技术)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及宫颈癌筛查中的灵敏度(阳性符合率)高于官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特异度(阴性符合率)略低于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两者并联联合试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在临床筛查工作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