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电针情感区,对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程度的临床观察,评价其改善睡眠患者睡眠状况及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针刺四神聪。治疗组针刺四神聪和情感区。两组头部腧穴给予断续波,强度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宜。所有患者随证配穴:心脾两虚者配心俞、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者配心俞、肾俞、太溪;心虚胆怯者配心俞、胆俞、阳陵泉;痰热扰心者配丰隆、内庭;肝郁化火者配肝俞、内关、太冲。每次治疗30分钟。患者治疗10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医症状量表4个方面对患者睡眠变化情况进行评价。本试验采用的是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的资料采用的是t检验,计数的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1)两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有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的PSQI量表各项目的评分治疗前后进行比较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在治疗后的各项目评价上,在总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睡眠障碍的功能评定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SDS、S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在两组治疗后发现,两组总有效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治疗组愈显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电针情感区组和对照组对失眠均具有治疗作用,二者总体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在愈显率方面,电针情感区组高于对照组;(2)两组临床睡眠质量总体评价无明显差异,电针情感区组在改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睡眠障碍上要优于对照组。(3)两组均可以缓解失眠带来的焦虑及抑郁情绪,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