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乡村石材开发利益博弈机制探讨——以广西全州县杨氏苗寨为例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a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开发反映了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中存在的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有关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冲突事件屡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些冲突事件是资源开发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利益博弈引起的,其根源就是资源开发过程中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分配失衡。在不少地方存在资源开发的正面成果(财富)被少数人得到,而资源开发的负面影响却由当地居民来承担的不合理现象。资源开发企业经营者一夜暴富;反之,伴随着资源越来越少、生态环境越来越差,资源所在地的居民越来越穷。依目前情形来看,资源开发的利益并没有实现共享。资源开发企业获得了利润的增长和效益的提高,但是民族地区乡村居民的收入没有增加、生活没有改善、地位没有提高。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区位经济优势,没能带动资源富集区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依旧没能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我国民族地区资源丰富,其中石材种类多,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是,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并没有使当地摆脱“富饶的贫困”悖论,资源开发企业只是嵌入式地进入民族地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不高,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仍然较为滞后。另外,随着资源开发,民族地区“资源诅咒”现象显现,社会、经济问题随之而来。因此,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益博弈机制对民族地区的资源进行开发,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同胞增收致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不仅是各民族群众的普遍心声,更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另外,鉴于民族地区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家为保障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的权利提供法律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建设企业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这一规定在我国现行资源开发法律制度中的落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优先开发自然资源的权力。二是要求中央政府在其主导的自然资源开发中采取适当措施照顾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的利益。但是,从我国现行资源开发法律制度的安排来看,特殊保护少数民族权益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因此,全面、系统地考察和研究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益博弈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民族地区乡村处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之中,在资源开发利益博弈现实情况中各利益方存在利益冲突。协调各博弈方的利益关系,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在资源开发中,农民处于弱势地位,政治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经济利益也随之受损。从理论上探讨农民弱势地位的制度性原因,以期提升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另外,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有效的乡村治理又必须依靠特定的社会规范以及保障这些规范得以运作的公共权力主体来实现。地方基层政府在资源开发利益博弈中存在缺位、越位等角色失衡,并产生了一系列的负效应。因此,寻找地方基层政府在资源开发利益博弈中的机制体制缺陷,正确发挥地方基层政府的乡村治理功能也是本文的意义之所在。
  目前,学术界对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的文献较少。本研究运用博弈论理论,结合田野调查获得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杨氏苗寨石材开发利益博弈案例,分析杨氏苗寨石材开发利益分配格局,明确利益相关方及其行为模式。通过分析石材开发过程中杨氏苗寨、石材开发企业和地方基层政府三方的相互利益关系及博弈失衡的表现,寻求博弈失衡的原因。最后构建在石材开发利益博弈中的博弈模型,探讨石材开发利益分配机制,以期达到策略均衡。
  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本研究的背景意义,相关的研究进展,确定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以及明确相关理论。第二章围绕杨氏苗寨展开,杨氏苗寨的民族特色体现在其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民族传统文化,包含优秀的家风传承和对自然的崇拜。宗族制、寨老制等杨氏苗寨特有的社会组织结构与蕴含了这种特色社会结构的村民自治制度一同组成了苗寨的社会组织结构。杨氏苗寨至今仍残留的家族公有制经济等,其在一定程度上潜在地影响着杨氏苗寨石材开发的利益博弈。第三章明确杨氏苗寨石材开发中形成的以杨氏苗寨为核心,石材开发企业和地方基层政府三方利益博弈主体,各方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并由此决定了其各自的行为模式。第四章展开分析石材开发中杨氏苗寨与石材开发企业的博弈。分析双方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石材开发企业负外部效应等原因导致的利益博弈失衡,探讨双方在石材开发中的利益博弈。第五章展开分析石材开发中杨氏苗寨与地方基层政府的博弈,分析双方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博弈失衡负效应及失衡原因等,探讨双方在石材开发中的利益博弈。第六章建立博弈模型,用博弈模型限定博弈的约束要素,明确三方博弈的特征,分析利益博弈的基本取向。结语部分探寻建立合理的利益博弈机制,以期能够展开适用于资源开发中的相关利益博弈,达到策略均衡。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浪潮跌宕的今天,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加强了人们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社会的多元化与民主政治的发展使政治冲突与矛盾频发。在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政治妥协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政治冲突的方式,在西方政治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英国是对妥协有着高度认同的国家,政治妥协不但成为英国解决政治冲突的主要手段,更是走出了一条温和、渐进的政治发展模式。以1688年的“光荣革命”为载体对政治妥协进行深入
学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充分利用政治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历经七十多年的洗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研究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及其治理效能的转化,这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乡村治理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观点、目标、要求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由此,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乡村治理理论,这一理论亟待学界、理论界进行研究,研究乡村治理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运用比较研究法等的方法,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理论的形成、内容和价值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力图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理论的研究方面得出有新意的研究成果,
学位
钱穆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其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治学广阔。然而钱穆一生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剧烈动荡和冲击之中,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之时。中国传统思想是否全面抛弃?中国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是否会灭亡?在政治上日寇发动侵华战争,钱穆则坚信中国不亡论,从历史中找寻国家伟大的光明前途。在文化上自五四运动以来,国人常主张全盘西化,钱穆从传统文化内在中找寻历史精神以唤醒国人的民族文化意识
学位
现代社会的治理理论已有三十余年发展历程。随着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国家治理”成为了社会科学一大热门议题。“国家治理”概念的形成,一方面意味着中国特色的治理理论逐渐成熟,但另一方面专注本土实践的治理中国化有可能割裂中国经验与治理理论的学术体系。因此,梳理中外文献,基于中国实践经验和他国理论探索,归纳既涵盖不同治理情境又具备理论沟通可能性的概念框架是必要的。本研究将致力于提炼关于治理的理想类型概念,
学位
宋教仁作为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宣传家,毕生为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奔走。在宋教仁短暂而壮烈的政治生涯里,他开展了极为丰富的政治动员实践,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意义重大。内忧外困的民族危局之中,满汉民族矛盾逐渐凸显,宋教仁的反清革命理想也日益坚定。随着宋教仁作为政治动员主体的成长和政治动员客观条件的成熟,他开始为反清革命开展政治动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民国建立,反清革命动员的社
学位
“议积贮者,自管贾而降,论甚繁矣”。洪范八政,民食为先。充足的粮食储备是人民维持生活的根本,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因此,历代都把民食问题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并因此十分重视仓储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殷商时期已经有了大型粮仓,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专门负责仓廪管理的官员。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至有宋一代,已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仓储制度与体系。  有宋一代,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经济制度也进行
学位
在我国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组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备受关注。在“党建引领”的现实背景下,“嵌入”究竟是如何影响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其“自主性”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C市义工联为案例,探究了“党建引领”与草根公益组织发展背后的逻辑。在本案例中,党组织以强有力的组织嵌入、目标嵌入、关系嵌入对义工联进行嵌入,组织嵌入逐步构建起义
学位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changing role of Indonesia in the bilateral relationship towards China,focusing on two presidential eras during Susilo Bambang Yudhoyono Era(SBY)from2004-2014,and Jokowi Era f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