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哲学他就不可能前进。可见学习哲学的重要性。高中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这门课程,不仅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素养和思维能力,而且所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生活与哲学》这本教材的内容相比《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来说比较抽象,对于高中生来说过于晦涩难懂,光看内容就使他们对哲学并没有兴趣可言。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推进素质教育,称课堂是激情的鼓动器,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关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讲授《生活与哲学》这门课的过程中,使用趣味性教学,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了解当下高中《生活与哲学》的趣味性教学现状,笔者通过问卷对海南省五所重点及非重点高中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发现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在授课的过程中趣味性教学手段使用的频率不高而且形式过于单一。经过整理、总结和分析了解到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教材中的哲学理论知识枯燥、抽象、单调,学生对其并不感兴趣;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欠缺;教师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机械,,缺乏教学多样性。为了改善教师在讲授《生活与哲学》这门课的过程中趣味性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的问题,笔者根据教材内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从漫画、游戏、音乐、影视和动画等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策略和设计具体实施方案,形成适合高中生使用的科学的、有趣的、合理的具体教学方法,来丰富趣味性教学的手段。从而培养高中生学习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教学的实效性,也为高中《生活与哲学》的趣味性教学设计的研究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