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为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在全球的高速流动,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从战略高度把临空经济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引擎的模式加以发展,美国教授卡萨达的“第五波理论”对此做了分析。他认为,第一个冲击波是由海运引起的,主要表现为一些海港周围出现世界级大型商业中心城市;第二个冲击波是由天然运河引起的,水运成为欧洲、美国工业革命的推动力量;第三个冲击波是由铁路引起的,一些内陆城市(如美国亚特兰大)成为内地商品生产、交易、配送中心;第四个冲击波是由公路引起的,发达国家的大型购物商城、商业中心、工业园区、企业总部远离城市中心;第五个冲击波是由空运引起的,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空运输适应了国际贸易距离长、空间范围广、时效要求高等要求,因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迅速崛起的重要依托。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对区域经济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临空经济的发展路径和模式、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及政府行为在临空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制定有利于临空经济发展的对应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结构上共分6章。文章首先对临空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再对国内外临空经济区发展模式和政府职能进行借鉴,并着重对青岛临空经济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结合对青岛临空经济所处环境、存在的优劣势以及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等多角度分析的基础上,对青岛临空经济区发展模式和政府职能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青岛发展“航空城”的临空经济发展模式。结合青岛临空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及产业发展目标,进一步深入阐述了青岛市促进临空经济发展应当实施的政府职能,确保“青岛航空城”的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循序渐进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