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PMT1调控盐胁迫下拟南芥主根伸长的分子机制探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LGK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盐渍化是当前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它会给植物带来离子毒害、渗透胁迫以及一系列的次生效应,例如氧化胁迫,导致植物生长抑制,作物产量降低。而揭示植物的耐盐机制能为培育耐盐新作物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筛选到一个盐敏感的T-DNA插入突变体SALK_108751,在盐胁迫下表现为主根伸长抑制、分生区长度缩短以及过渡区和伸长区出现肿胀形态的表皮细胞。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回补实验,确定了磷酸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PMT1的突变是导致突变体对盐胁迫敏感的原因。利用遗传学手段,结合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初步揭示了PMT1参与植物耐盐的分子机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基因表达分析表明PMT1在根中的表达显著高于PMT2和PMT3,其中PMT1和PMT2都能受Na Cl诱导上调,且PMT1的上调更为明显,PMT3的表达受Na Cl处理抑制。盐敏感分析试验发现pmt1而非pmt2或pmt3单突变体对盐胁迫敏感。双突中,pmt1 pmt2在盐胁迫下表型与pmt1单突相近,pmt2 pmt3对盐处理不敏感,pmt1 pmt3存在发育缺陷,依据现有的证据,我们认为不同PMTs在盐胁迫响应过程中功能不冗余,并且PMT1是拟南芥幼苗中参与调控盐胁迫下主根伸长的关键磷酸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2.盐胁迫下,pmt1根分生区长度缩短,细胞数目减少,通过引入CYCB1;1:GUS和DR5:GUS报告株系到pmt1和WT中,我们发现,盐胁迫抑制了根分生区细胞的分裂,改变了根对生长素的响应。且ABA处理也能模拟这种现象。表明Na Cl以及ABA对主根发育的调控都依赖于PMT1介导的分生区活性的维持。3.离子含量测定结果显示,pmt1在盐胁迫下主根伸长抑制并非由K+/Na+比的改变所导致的。进一步进行甘油脂含量测定。数据表明,在不含Na Cl的培养基生长,pmt1根中仅磷脂酰乙醇胺的丰度高于WT。在含有Na Cl的培养基生长后,pmt1根中磷脂酰胆碱和单半乳糖二酰甘油的含量都比WT低,但三酰甘油和磷脂酸的含量比WT高,表明盐胁迫改变了pmt1根中甘油脂的代谢。外源添加大豆卵磷脂能恢复突变体在盐胁迫下根短的表型。可见,pmt1的主根伸长与PMT1依赖的甘油脂的代谢相关。4.通过JASPAR在线软件分析,我们发现PMT1的启动子中存在ABA响应元件(ABREs),且外源ABA能够诱导PMT1的表达。而在突变体aba2-1及pyl112458-T中,这种调控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表明Na Cl调控PMT1的表达依赖于ABA信号途径。5.pmt1突变体的主根对外源ABA敏感,单在pmt1的背景下敲除ABA2能有效缓解盐胁迫下pmt1根伸长的抑制以及表皮细胞不规则的凸起。表明盐胁迫下pmt1的根伸长受到抑制和外表皮细胞肿胀与ABA相关。6.NBT和DAB显色表明,Na Cl处理导致pmt1根中柱有更多的H2O2和O2-的积累,并且H2O2在pmt1根分生区的面积缩小。然而外源添加GSH并不能明显缓解pmt1在盐胁迫下的主根受到抑制的表型,表明盐胁迫导致pmt1根尖ROS的分布更可能是造成主根发育受阻的原因。并且,盐胁迫下,pmt1-2 aba2-1中ROS的积累和分布更偏向于WT或aba2-1而非pmt1-2,表明ABA可以通过调节pmt1中ROS的稳态并影响根系发育。综上,盐胁迫依赖ABA信号调控PMT1的转录,PMT1通过影响细胞分裂,生长素分布,甘油脂代谢等调控盐胁迫下根系发育,且PMT1依赖的脂质合成能够缓解盐胁迫下ABA诱导的活性氧的爆发,从而维持细胞膜的完整和主根伸长。
其他文献
随着测量仪器和存储技术的进步,观测的数据越来越密集,而且往往具有轨迹、图像等特点,这些数据可以看成函数型数据.这些数据在许多学科领域中都能遇到,如医学、经济学、气象学等.函数型数据不同于向量型数据,除了重复观测样本表现出来的整体统计特征以外,还有轨道的表现.忽略轨道性质,可能会使得整个研究变得效率低下.如何利用函数型这些特征,研究其假设检验问题,如独立性问题,拟合优度检验问题,条件期望独立性检验等
学位
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DR)是一种对电离辐射、氧化损伤等外界胁迫具有极强抗性的极端微生物。由于其具有强大的DNA损伤修复能力,已成为研究DNA损伤修复的模式生物。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是生物体内修复DNA双链断裂的重要途径,具有高保真性。同源重组修复过程需要先进行DNA末端切除,即通过解旋酶和核酸酶处理受到损伤的D
学位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the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参与细胞内众多生物学过程,蛋白酶体是该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磷酸化是蛋白酶体上最常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人类26S蛋白酶体表面存在400多个磷酸化位点,但超过95%的磷酸化位点无人研究、功能未知。本论文报导了蛋白酶体亚基α5(又称为PSMA5)第16位丝氨酸磷酸化修饰的功能。首先,我们制备了针对α5-Ser16
学位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遭遇各种不利环境,在高温等逆境条件和种子储藏物质累积等特定发育阶段,植物细胞内质网(ER)积累大量未折叠和错误折叠蛋白,从而造成内质网胁迫(ER stress)。内质网胁迫引发了一种称为未折叠蛋白应答(UPR)的保守过程,它的触发引起了蛋白质折叠、囊泡运输和内质网关联的蛋白质降解(ERAD)的下游基因表达的变化。模式植物拟南芥在全球各地分布有上千种生态型,但不同生态型对内质
学位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受精卵(接合子)必须准确的从两个配子那里得到一个中心体(在酵母中称为spindle pole body,SPB),由这一个中心体复制后组装双极的纺锤体微管介导其第一次细胞分裂的正常进行。而这个过程依赖于双方配子中心体或者SPB的融合。本研究中,我们在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中发现,SPB的融合过程在由二倍体配子杂交而形成的多倍体接合子中被阻断。这
学位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是一类具有多种调控功能的信号分子,在个体的不同细胞与组织中,调控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TGF-β信号通路的正常转导,能够在早期癌症中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癌作用;相对地,TGF-β信号通路的异常调控,则是很多癌症发生发展的背后重要病理原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相对于TGF-β受体
学位
组方法则是方剂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历代医家和学者对方剂组方法则的认识不尽相同,以致于该领域一直存在着学术争议。为解决此问题,在20 19年10月于丽江召开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九次中医方剂学术年会上,导师李冀教授在其所提出“药力判定公式”的基础上,将方剂组方法则和配伍规律等相关问题进行整合与完善,提出“大医之方论”。研究该课题,对解决有关方剂组方法则的争议,客观领悟有效成方所体现之配伍法则
学位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存在于每个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对其调控及动态变化规律的深入认识,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本质。微观具体的物理化学机理与宏观抽象的网络理论的结合,可以在多个层次阐明蛋白质模块结构特征及功能。神经退行性疾病通常与病理蛋白的聚集和分子相互作用有关,较适合作为互作网络相关的研究对象。本论文拟整合来自生物医学研究的数据,实现对致病蛋白及其相互作用网络的系统挖掘与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
学位
溶酶体贮积病(LSDs)是由编码溶酶体酶、溶酶体膜蛋白、转运蛋白和溶酶体离子通道等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组遗传性代谢疾病。这些突变将导致溶酶体功能紊乱和溶酶体内底物的积累。目前,已有70多个基因的功能缺陷被证实可导致LSDs。虽然每一类溶酶体贮积病很少见,但溶酶体贮积病的总发病率约为1/5000-1/5500。LSDs具有共同的表型,如溶酶体体积增大、溶酶体再生缺陷、底物堆积等。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药
学位
DNA复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至关重要。DNA在复制过程中会遭受内源性或外源性复制压力,这些复制压力可能导致复制叉停滞、崩解以及基因组不稳定,甚至引发癌症。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复制叉翻转是细胞应对复制压力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复制叉翻转能够维持停滞复制叉的稳定以及确保复制压力解除后复制叉的及时重启。许多参与DNA损伤修复的重要蛋白也参与复制叉翻转过程,其中包括DNA修复蛋白RAD5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