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奇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因区位优势和政策扶持的差异化,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特征日益显现。城乡“二元结构”表现在国民收入分配上便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从城乡收入差距的历史演变来看,我国城乡收入比由1983年的1.82上升到2014年的2.749,上升幅度超过50%。如果把隐性福利和实物性补贴都算作是个人收入的一部分,则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拉美模式”启示我们,忽视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动荡的深层次原因,同时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也可能使得我们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在“人口红利”不断消失,劳动力成本优势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城镇化成为了我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基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视角,以及我国与同一收入水平国家的城镇化水平相比,我国城镇化呈现出显著的滞后性。城镇化发展的滞后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难以扭转的重要原因。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研究城镇化进程中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从而优化我国城乡收入分配状况,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城镇化、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背景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国内外相关理论,总结了收入分配理论、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机制,并构建起一个包含金融发展、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二元经济框架。接着本文分析了金融发展影响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剖析了金融发展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不足;(2)中小企业融资难;(3)金融支持与产业发展不协调。本文还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城镇化滞后的现状,并就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的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而城镇化则是抑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途径。城镇化在金融发展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机制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最后本文结合背景、现状和实证结果对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