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指导和规范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作为中国家庭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孝亲伦理对家庭成员素质的提高、家庭和谐的构建以及对社会稳定的有着重要促进意义。在中国古代,“孝亲”维系着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正常秩序。儒家孝亲思想是中国传统孝亲理念的集大成者。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背景使得儒家孝亲理念不断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日趋丰富与完善,并在原有要义的基础上对其他各家孝亲思想进行批判、吸收、借鉴与创新,最终确立其在中国家庭伦理的主导地位,引领人们构建“养亲、爱亲、敬亲、顺亲、忆亲”的家庭孝亲模式。儒家孝亲思想至南宋以后,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异化、形式主义、极端主义和愚昧主义,这些糟粕已经不适合后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鸦片战争以后,国内外各种思潮的侵袭以及文化的批判,使得儒家孝亲观念开始旁落。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孝亲道德却出现了严重危机,家庭不谐之音不绝于耳:家庭凝聚力不断减弱,代际冲突不断升级,离婚率居高不下。同时在近2亿老龄人口的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境况更不容乐观:老人的赡养得不到妥善解决,虐待老人、戕害老人的事件屡有发生,这些都不断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2013年7月1日新修正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也纳入了法律规制的范畴。这是对儒家孝亲思想的有效的补救,同时也凸现了传统孝亲理念在当代的淡薄、扭曲和下滑。虽然传统孝亲思想在当代屡见失范之事实,但我们依然不能否认儒家孝亲思想在我国家庭构建中的重要意义。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家庭伦理的不和谐,家庭孝亲伦理的沦丧呼唤着传统孝亲思想的回归。笔者认为须对儒家孝亲思想在“平等、义务双向、自然朴素”的原则下进行去粗取精,并结合时代要求对孝亲理念进行重建。同时,通过法律监督与保障、教育宣传与推广以及国家政策支持与鼓励三个方面促使这种新型的“孝亲”思想在当代中国家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