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阐释和学者的阐释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hors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无达诂,每个读诗的人都有不同的“诂”,这是由诗的特质决定的。所以翻译诗歌就是难上加难的工作,由此诗歌翻译的问题也颇多,比如诗歌的可译性问题和诗歌的译者问题历来都是比较引人注目的。而后面的诗歌译者问题正是作者即将讨论的。译者作为翻译的绝对主体,首先也是源语文本的读者,他们的翻译肯定要受到各自理解的影响,或者更确切地说,由他们的理解决定。在诗歌理解和翻译过程中,写诗懂诗的译者和不懂诗的译者肯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翻译,这便渐渐衍生出两类译者,诗人译者和学者译者。两类译者的翻译因此就成了诗歌翻译中常被讨论的问题。到底诗歌应该由谁来翻译呢?或者谁才能更好地翻译诗歌?这就需要对诗歌翻译的主体进行研究。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这就很适合从阐释学的视角对此进行分析。作者以阐释学为基本理论支撑,具体运用斯坦纳的翻译阐释四步骤对两大诗歌译者的阐释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他们各自的阐释特点,并以一首古诗《鹿柴》的10个英译本进行个案研究证明,从而发掘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最优阐释。论文首先引入诗歌翻译中现存的诗人译者和学者译者问题,交代论文的研究动机和研究背景。接着对所需理论支撑进行历史回顾,梳理了阐释学理论的发展史及其当代研究现状。虽然阐释学作为译本评价的功能越来越受到各方质疑,且阐释学本身也已到了十字路口的艰难发展阶段,其用来分析两种译者翻译的可行性和意义却是毋庸置疑的。首先因为诗歌理解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其次翻译即理解即阐释的观点也是学界普遍认同的。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翻译理论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这方面找到了契合。在分析两种译者各自的阐释特点之前,作者先对“诗人译者”和“学者译者”的提法进行了历史考证,之后引入斯坦纳的阐释四步骤进行具体分析。斯坦纳的阐释运作建构在阐释学理论的大框架之上,四个步骤明晰可见易于操作,从而为分析两种译者的阐释特点提供了方便。论文析出两种译者的阐释特点三条,从中发掘了自己的最优阐释观点。之后通过个案分析进行具体验证,诗人译者和学者译者的译本各有优缺点,是因为理解和阐释不同而造成的,最优的翻译/阐释需要集齐诗人和学者的双面特质。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门诊处方不合理情况,规范门诊用药。方法:抽查9300张2013年1~12月电子处方,将其中不合理处方按照不合理用药类型分类,对其中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点评。结果:不合
现实世界致使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致使结构成为世界各语言中不可逃避的语言现象。“(NP1) +V1 +de+ (NP2) +VP2”被认为是汉语中一种比较复杂的致使构式。本论文在认知语言学
介词“到”是从动词发展演化而来,“到”的词性及其相关结构的处理,一直受到语言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存在较大的分歧,给语言教学和研究造成了困惑,也不利于信息处理。本文以1
本文旨在对二十一世纪新背景下译者的角色转变和面临的全新任务进行探讨。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读者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大众的高度参与和出版业的蓬勃发展,译者面临着许
《说苑》是刘向继《新序》之后又一部集先秦至汉初的历史故事集,它是刘向校书时根据皇家所藏和民间流行的书册资料加以选择、整理的颇具故事性、多为对话体的杂著类编。《说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一种介于正常认知和痴呆之间的中间状态,MCI通常代表了痴呆的前驱症状。因此,及早发现MCI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有助于A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从而延缓其发展,
<正>河南省黄河以北平原区是我国主要的优质强筋小麦适宜生态区。2018年豫北平原的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950万亩。但是优质强筋小麦频遭冻害危害,尤其以倒春寒危害最重
2016年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文章结合这次资产清查工作实际,针对此次清查过程中反映出的行政事业单位在低值易耗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
<正>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发病率为0.1%~0.5%,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病类型以痉挛性脑瘫为主,约占总发病率的58%[1]。目前主要采取无创性治疗(主要为体能、技能、语言、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地区的中文学校,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已存在,40年来,中文学校在推广中华文化及语言文字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中文学校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