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下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MMA)与传统镇痛方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疼痛治疗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而寻找能够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减轻疾病对患者家庭、医院及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的更加优化的镇痛方案,促进ERAS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良好应用,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方法:根据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纳入研究的66例进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入组病例均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患者住院期间均由同一团队对患者的手术、麻醉和术后康复按照ERAS的理念进行围手术的管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MMA组(硬膜外镇痛+超声引导下肋缘下多点腹横肌平面阻滞-切口浸润)34例和传统镇痛组(静脉自控镇痛泵+按需给药镇痛)32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术前指标、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疼痛评分、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一个月内非预期再入院率。结果:(1)术中情况: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团队完成,无患者出现围手术期死亡和进入重症监护室。MMA组中肿瘤位置≥3个肝段有7例,<3个肝段有27例;传统镇痛组中≥3个肝段有5例,<3个肝段有27例,两组肿瘤位置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中血糖、出血量、液体需求量、肝门阻断时间、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手术切除肿瘤方式等无明显差异(P>0.05);(2)术后一般实验室检验指标:两组患者在术后1、3、5天GLU、WBC、HGB、TBil、DBil、ALT、AST 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不同状态疼痛评分:MMA组与传统镇痛组相比,术后当天疼痛评分(2.1±0.7和3.0±0.4)、术后第1天卧床和运动疼痛评分(1.8±0.6和3.1±1.0、2.5±0.6和3.8±0.9)、术后第2天卧床、运动和睡前疼痛评分(2.3±1.2和3.3±0.8、2.8±1.0和3.7±0.8、1.3±0.6和2.1±1.1)、术后第3天卧床和运动疼痛评分(1.6±0.5和2.4±0.9、2.1±1.1和2.9±0.8)以及术后第4天运动疼痛评分(1.9±0.7和2.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值均<0.05;(4)术后功能恢复情况:MMA组和传统镇痛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35.3±14.8)h、(57.8±14.8)h,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59.3±15.9)h、(94.5±28.6)h,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38.1±16.8)h、(51.8±13.8)h,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分别为(45.9±16.0)h、(81.0±25.7)h,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导尿管拔出时间和引流管拔出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5)疼痛控制满意度、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MMA组和传统镇痛组疼痛控制满意度分别为(8.5±0.7)、(8.0±0.9),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费用、住院总天数和术后实际住院天数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理论住院天数,MMA组和传统镇痛组分别为(8.8±3.1)d、(10.4±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并发症和凝血指标:两组患者在并发症、术后1、3、5天血小板(PL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硬膜外镇痛为基础,复合超声引导肋缘下多点TAPB和切口浸润的MMA应用在肝癌术后围手术期,与以静脉自控镇痛为基础的传统镇痛方式相比能够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提升患者的疼痛控制满意度,促进ERAS其他策略的实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同时,MMA应用在肝癌术后围手术期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