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在中国漫长的160年里,纪实摄影在中国一直处于“散、闲、简”三个层面。没有系统、没有延续,只有意识形态和salon(沙龙)艺术的评价体系来看待摄影,纪实摄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在解放后到1976年之间,癫狂的政治将人们价值判断的功能掩杀的一干二净。四五天安门事件的发生,在催化文化大革命结束进程的同时,也让中国当代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或许是历史的必然,四五运动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当代摄影的开端,首先是因为它与长期占据中国摄影主流位置的虚假风气完全背离,改变了以往摄影那些高、大、全、红、光、亮为主要表现方式,以政治宣传为主要目的的摄影习惯。1979年,以四五广场摄影者为主体的一批摄影者自发组织了“四月影会”,自“四月影会”发端的摄影现实主义在国内摄影界逐渐成为人们思考和实践的主流,它所带来的关于纪实摄影的思考直到今天。“四月影会”对中国纪实摄影的影响的研究有着现实的意义。在“四月影会”前,我国由于长期被僵化的、单一的、为政治服务的艺术理念影响,人们对纪实摄影的定义出现了相当大的偏差。将那些以现实主义艺术标准创作出来的图片当成是纪实摄影就是极荒唐的一幕。以“四月影会”作为契机,使记录性摄影形成从以政治性意识形态作为宣传方式的中国新闻摄影的成功分离,并成功地获得了合法身份。与此同时,中国纪实摄影在这三十多年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本土特色和语言形态。
“四月影会的前后三次影展,既有沙龙摄影的遗韵,也有新奇的视觉实验和关照现实的纪实主义倾向的摄影,开启了中国摄影的当代性格局,为后来的各种走向奠定基础,可谓深远影响。纪实摄影在今天的中国,像雨后春笋般茂密的成长,但因为历史原因,虽然是百花齐放,却在拍摄的目的性和专业理论的深度上没有清晰的方向和有机的沉淀。这种“茫然”的困境需要我们进行“必要的复归”,通过深入研究纪实摄影,同时寻根溯源,重新寻找体会“四月影会”带给我们的摄影现实主义的精神即是本文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