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已经成为困扰世界各国发展的重大问题,反贫困同时也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面对的一大任务。马克思认为贫困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联,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贫困发生率相对也比较高。所以中国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贫困问题,一直致力于探究最适合中国的反贫困政策。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总体来说减少了很多,贫困发生率也有极大程度的降低。但是近几年来个别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经常处于不减反增的状态,说明经济发展带来的减贫效应已不如以前,我们要重新审视贫困的严重性,重新探究适合当下国情的扶贫攻坚政策。目前我国面对的是贫困人口逐渐积聚的状态,一方面是往农村地区积聚,一方面是往民族地区积聚,表现为向传统积贫积弱的地区转移积聚,这给我们的扶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特别是我国的民族地区,由于受到传统历史因素,自然环境以及人文因素等原因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极低,贫困人口数量庞大,贫困面积广、程度深,是我国贫困高发的重灾区。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划分了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包括了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在内的特困区域,作为当前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所以明确当下贫困特点,创新扶贫模式成为新一代领导人工作的重中之重。2015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精准扶贫”,包括精准识别贫困对象以及精准制定扶贫计划,提出了国家扶贫攻坚的新模式,给扶贫工作带来新的突破口。本文立足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具体情况,分析研究恩施州的贫困与反贫困问题。本文第一部分为导论,第二部分回顾马克思主义关于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的相关理论,以及西方经济学对于贫困问题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研究恩施州目前贫困现状以及特征,分别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水平情况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给予现状描述,指出该地区贫困面积广、贫困程度深以及精神文化贫困的特征。第四部分探讨导致恩施州民族地区贫困的原因所在,分别从自然环境、人文条件及资本条件给予了解释。第五部分基于扶贫资金的角度对恩施州反贫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了扶贫资金使用现状,并且研究财政扶贫资金对于贫困人口数量的影响。结论是随着扶贫资金的增加,贫困人口数量减少;同时扶贫资金各种投入形式也对贫困人口数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建议在使用扶贫资金的时候要有主有次,强调重点领域资金的投放。文章最后一部分是基于致贫原因以及实证分析结果给予的政策建议,强调必须改善扶贫资金支出结构,进一步向人力资本开发方面倾斜;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精简扶贫资金管理机构,减少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进一步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