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这一失误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人民公社化运动对中国农村乃至中国社会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人民公社化运动所造成的灾难是巨大的,我们有必要对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断进行科学的反思与总结。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道路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也正是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弊端的历史回应。人民公社化运动起源的研究,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研究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起源,主要从四个方面去考察:第一,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观意图;第二,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思想根源;第三,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的现实动因,第四,人民公社化运动顺利发动的体制原因。在主观意图上,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一些领导人预期大社比小社更有优越性,认为大社能够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能够办大事,从而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提高农业生产力。从中国的工业化需求出发,希望从农业中提取工业化所需的资金积累。过分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期望通过生产关系的升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目标,试图趁穷过渡到共产主义,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又一动因。追求人人平等的社会是毛泽东毕生理念,通过经济平等的实现来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是毛泽东大力提倡和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有着其复杂的思想根源。这里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误解和教条化理解,也有古今中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对长期战争年代军事共产主义经历的眷恋。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毛泽东错误的认为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则的,是具有实践意义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现实动因在于:处于解决人民在进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区域之间经济问题的需要;以及人民群众对未来共产主义美好社会的真切向往与期盼。人民公社化运动顺利发动的体制因素:国家和社会高度一体化的体制为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提供了组织上的便利;同时高度集中的行政权力覆盖一切,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决策和执行提供了强有力的行政力量。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我们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起源重新加以审视,旨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新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提供历史的镜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能够对中国农村的发展做出更加科学,更加贴近客观实际决策,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