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立法变通权指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立法按照区域实际和民族特点,依法对法律法规进行变通,体现出法制统一框架内立法针对民族地区差异特点的积极调整与适应。立法变通权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础,是自治立法权的关键内容。立法变通权是联结法律普遍性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特殊实际的桥梁,目的在于满足本地区法治诉求,保障法律法规在当地深入贯彻实施,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更好更快发展。论文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是民族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法变通权指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立法按照区域实际和民族特点,依法对法律法规进行变通,体现出法制统一框架内立法针对民族地区差异特点的积极调整与适应。立法变通权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础,是自治立法权的关键内容。立法变通权是联结法律普遍性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特殊实际的桥梁,目的在于满足本地区法治诉求,保障法律法规在当地深入贯彻实施,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更好更快发展。论文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的基本理论。本文从立法变通权的理论分析开始,依次对立法变通权的概念、本质特点、设置依据、意义等问题进行阐明,解答“立法变通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变通”、“如何变通”等基本问题,为后文研究打好基础。本章对立法变通权设立的深层机理进行剖析。法律多元理论、权利平等理论、共治与自治理论是立法变通权的理论依据;民族地区的历史治理政策与现实发展状况是立法变通权的客观背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立法变通权的制度根源。第二章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法律规范的分析与完善。本章将对立法变通权相关的法律规范进行分析。首先,对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法以及相关部门法的具体法律规定进行总结与解读,从而对立法变通权的行使主体、依据条件、权限范围、立法程序、效力位阶等问题进行准确界定与具体分析。然后,从法律规范的角度,提出针对立法主体、立法程序、监督机制的完善思路。第三章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变通实践的分析及存在问题。本章对立法变通权的实践应用与存在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对立法变通实践成果——自治立法进行深入分析,全面反映立法变通权行使的状况、成效与不足、问题。并以内蒙古自治区和贵州省为具体案例,对两省区自治立法的制定实施和变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研究,以期为研究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分析发现,立法变通权在提高立法有效性,解决区域特殊问题,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与稳定等方面起到积极效用。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对立法变通权认识的不足与偏差;立法内容重复较多、特色不突出;立法程序规定缺位,立法程序机制不健全;立法技术不够成熟;立法人才队伍薄弱等问题。第四章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变通实践的完善对策。本章针对立法变通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以使立法变通权的规范完善与有序运行之间形成良好的衔接互动机制。具体包括:第一,在思想认识方面,提出立法变通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维护法制统一为前提,以民族与区域因素为依据。不断加深对立法变通权的认识,提高变通权行使的主动性与水平。第二,在立法质量方面,立足于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满足重点领域立法需求,合理吸纳习惯法的积极因素,充分实现立法变通权的功能。第三,在立法工作程序方面,不断完善立法工作机制,提高立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第四,在立法技术方面,要加强立法协调性,规范立法语言,统一立法形式。第五,明确中央与地方的立法权限关系。第六,加强立法人才队伍建设。本文从立法变通权的具体规范与实践应用两方面进行梳理与总结,结合具体案例的调查分析,总结出立法变通权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建议。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规范、有效地行使,有助于将法治营养输送到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实践中,提高民族事务的法治化治理水平,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团结稳定与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法治体系保障。
其他文献
地下水污染常常具有存在的隐蔽性和发现的滞后性特点,导致人们对于地下含水层中污染源的状况(包括污染源的位置、分布形态和释放历史),都缺乏了解和掌握,这给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案的合理设计、污染责任的准确认定和污染风险评估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地下水污染源识别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需求。地下水污染源识别是指根据地下水污染的现场实际监测数据(水位和污染质浓度监测数据),以及现场调查和专业经验等辅助信息,对描
中国公共部门智慧资本评估与提升路径研究的目的在于,从价值创造的角度为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框架——中国公共部门智慧资本理论,以及相应的路径优化方案。研究对象是中国公共部门智慧资本评估与提升路径,为达成研究目的,明确四方面的主要研究任务:界定核心概念;构建中国公共部门智慧资本基本理论框架;构建中国公共部门智慧资本评估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和实践考察;提出中国公共部门智慧资本提升的路径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半个多世纪以来,作为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重要范例,“枫桥经验”始终是全国政法战线的“金名片”、始终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试验田”,对于推动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枫桥经验”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核心内容是:依靠群众,就地化解
在当前媒介生态巨变的背景下,社会文化的媒介化、市场化和文艺的产业化趋势不可逆转。网络媒介、数字技术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文艺生态,虽然网络构建的是虚拟空间,但凭借其跨越时空的综合性、交互性特征改变着媒介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改变着整个社会文化形态及其传播逻辑。随着媒介变革辐射到话剧领域,在中国传播了一百多年的话剧艺术,也开始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传播革命。或者可以说,数字媒介正在将话剧推向一个全新的
家庭是婚姻、生育及死亡等人口事件的载体,家庭结构的变化既受人口事件的影响,同时也对人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产生一定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从家庭户规模来看,自1982年开始,历次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仅为2.62人,与2010年相比,减少0.48人。从结构层面来看,1990年以来,我国核心家庭比例缩减,直系家
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愿调解和强制调解程序长期以来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东帝汶和澳大利亚强制调解案的成功,表明《公约》调解程序具备解决复杂海洋争端的能力,为缔约国提供了新的思路。以该案的成功为契机,国际社会对《公约》调解程序的关注大幅提升。在此背景下,结合实践对《公约》调解程序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不仅对推动该程序的实践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缔约国通过《公约》调解
近年来,石油及其衍生物往往会由于突发事故或不当的处置,泄漏并进入地下含水层之中,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较小,通常以非水相流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s,NAPLs)的形式存在于地下含水层中。根据密度的不同,NAPLs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密度大于水的重非水相流体(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DNAPLs),另一
聚合物泡沫材料由于具有轻质、缓冲减震、比强度高、隔音隔热性能好、能量吸收性能好以及易加工等优异的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交通运输、建筑业、航空航天以及军事等诸多领域。其所具有的优异性能除了受聚合物基体本身性质的影响外,泡孔的结构和形态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通常,具有“蜂窝状”泡孔结构的聚合物泡沫的泊松比为正值,目前对这类泡沫材料的研究已较为成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聚合物泡沫材料的
稀土掺杂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发光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发光效率和较低的声子能量以及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发光照明、成像显示、温度传感、玻璃、陶瓷、生物医疗等诸多领域。因此,众多科研工作者展开了稀土掺杂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发光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然而,在该类材料的合成和研究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或不足:圆柱体形貌的Gd2O3/Gd2O2S发光材料未见报道、对形貌生长机理的研究不足、多
中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活动是新文学经典化的重要途径,教科书新文学经典是新文学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文学经典具有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教科书新文学经典及其经典化机制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917-1927年,中学国语教育注重培养中学生改造社会的思想,教科书编者多选新文化、新文学先驱的议论性散文。蔡元培、梁启超、鲁迅等人的29篇新文学作品借助中学国语教科书的传播,重塑了中学生的话语体系与思维模式,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