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浪潮进一步加大了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21世纪将培养公民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作为培养公民的指标之一,信息技术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课程理念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如何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与学之间的有效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本研究探讨的关键所在。支架式教学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支架式教学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教师搭建的学习支架为关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衔接点,能够促进教与学之间的有效互动,与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紧密契合。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根据支架式教学的基本内涵与特征,从小学信息技术实际教学情况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以及访谈法等科研方法来对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过程与方法;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概述。对支架与学习支架以及支架式教学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研究工具的设计。分别进行了量表的编拟和信效度分析;第四部分是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对小学生进行了前端分析和学习目标设计,分析了支架式教学基本流程,之后进行了具体案例的设计;第五部分是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基于设计与开发的支架式教学案例,通过支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实验研究以及支架式教学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准实验研究来验证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效果;第六部分是总结与建议。对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实施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支架式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从而优化学习效果。但由于研究样本容量的局限性和时间的有限性,本研究结论的科学性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本论文的创新主要有:(1)将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和内涵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相结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2)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并开发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的探索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量规,为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评价提供了依据。(3)采用支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实验研究和支架式教学单组时间序列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并验证了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