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我国政府当前工作的重点,也是国内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长期以来,主流学者对城镇化问题的研究都集中在城镇化的发展历程、路径选择、指标评价等理论分析上,较少引入空间因素,并且缺乏有力的数理支撑。环首都经济圈的各县域是较小的空间单元,共同形成环首都贫困带,特殊的区位因素使得其城镇化发展与空间因素密不可分,而空间计量经济学正是研究空间经济差异的一门学科,因此本文主要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环首都经济圈各县域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分布状态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城镇化的相关理论、影响因素以及评价指标,为后续空间计量分析做准备。其次,明确环首都经济圈所包含的的具体县域单元和三个参照县域,分析了这十六个空间单元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并确定了本文所选取的城镇化评价指标。再次,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环首都经济圈的各县域城镇化发展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存在正相关性,即城镇化水平高的县域趋于与城镇化水平高的县域聚集,城镇化水平低的县趋于和城镇化水平低的县域聚集。然后,应用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CSDA)对环首都经济圈各县域城镇化的若干指标进行空间回归分析,其模型明显优于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回归结果。回归分析表明环首都经济圈各县域城镇化发展属于空间滞后模型,即空间主体的城镇化影响因素会通过空间传导机制作用于周边地区,即相邻的空间单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最后,结合前文的分析结果环首都经济圈各县域的城镇化发展具有空间正相关性,提出若干政策建议。环首都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应当转化为自身可利用的条件,通过完善道路交通设施,优化交通网络来加强与首都北京的紧密联系。根据该地区的城镇化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空间主体的城镇化影响因素也会带动和影响周边地区,因此可因地制宜,建设环首都小城镇群。并且也要发挥“龙头作用”,使现有的发达地区带动周边的欠发达地区,同时有重点的建设一些新的增长极,使其成为新的龙头带动周边区域的城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