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的精神世界是独立于成人而存在的。然而,在现代数字信息化的技术浪潮中,儿童的精神生活正逐渐远离自然、幻想与游戏。因此,走进儿童独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以促成儿童的和谐成长,是每个儿童文学作家必须坚守的重要理念。本文试图以儿童精神哲学的相关理论作为文章的逻辑线索,并从题材选择、审美创造、文学接受等方面来综合解析台湾作家王淑芬的儿童文学创作对儿童精神的守望与复归。全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述了儿童精神的逐渐消逝与当代儿章文学创作的人文性缺失,并对王淑芬儿童文学创作历程以及对她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指出王淑芬儿童文学创作中对儿童精神守望与复归的重要意义。第一部分主要是论述王淑芬的儿童文学创作执着于对儿童生命的刻画。首先,王淑芬在对当代少儿生命世界的理解中有其独到之处,她在作品中体现的对残障儿童的关怀,实现了对童年生命的深刻理解;对期待理解与被理解、爱与被爱的儿童生命渴求以及自在快乐的儿童生命形态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描绘。其次,王淑芬对儿童生命的理解是来源于她童年时期的体验与成年后的工作感悟,这种对童年的美好与忧伤的独特认识对她的创作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了王淑芬作品的审美创造所体现出的对儿童精神的坚守。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阐释的,一、她的作品对儿童游戏精神的张扬折射儿童的游戏本能。这一点又分别通过滑稽风趣的游戏伙伴、精彩有趣的故事情节、诙谐幽默的叙事语言三个方面来讨论的。二、她作品体现的幻想品格融入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第三部分则是从儿童的欣赏能力和接受心里出发,分析王淑芬作品的选题以及创作手法的丰富性、多元性。她通过多种文学形式的大胆尝试与运用、打破文类的严谨区分、讲究写作技巧、寻求题材的多样化等方面开拓了属于她自己的文学实验室。同时王淑芬在坚持儿童本位为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一种超越儿童状态的“第三的世界”实现对儿童审美情感的提升,并培养儿童的感知、体验能力。结语部分进一步论述了王淑芬儿童文学创作中对儿童精神的坚守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指出了王淑芬创作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解释了本研究对台湾儿童文学甚至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