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复方药艾条与清艾条施灸肾俞穴对阴虚模型小鼠的效应差异性,以验证中药知母、女贞子作为艾条复方灸材能够降低纯艾灸的燥热副作用从而提高灸疗对阴虚证的疗效是否存在,为拓展灸法的临床适应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临床观察与动物预实验的基础上,选择18-22g健康KM小鼠50只,雌性,随机分为A.空白组,B.模型组,C.清艾条灸组,D.复方药艾条灸组,E.浓缩六味地黄丸组(浓六味组),每组10只。以甲状腺素片混悬液灌胃法建立阴虚造模。造模共7天,于造模第三天开始施灸肾俞穴,连续施灸5天,观察各组的体重,及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结果:1.复方药艾条灸组与浓六味组的小鼠体重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清艾条灸组(P<0.05);前二者之间及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后二者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二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浆cAMP含量指标,模型组、清艾条灸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复方药艾条灸组、浓六味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清艾条灸组(P<0.05、P<0.01);模型组、清艾条灸组之间比较,复方药艾条灸组、浓六味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3.血浆cGMP含量指标,模型组、清艾条灸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复方药艾条灸组、浓六味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模型组、清艾条灸组(P<0.05、P<0.01);模型组、清艾条灸组之间比较,复方药艾条灸组、浓六味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4.模型组、清艾条灸组与空白组比较cAMP/cGMP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与清艾灸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复方药艾条灸组、浓六味丸组之间及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清艾条灸组比较cAMP/cGMP均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1.清艾条施灸肾俞穴对阴虚模型小鼠不能起到明显改善作用,而复方药艾条能起到良好防治作用。针对本实验小鼠体重、cAMP等指标差异性而言,提示加入知母与女贞子的复方药艾条用于阴虚证的治疗可能比清艾条更合适。2.实验证明灸材的药物性味对灸疗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实验提示应用性味苦甘寒凉的知母、女贞子与苦辛温燥的艾绒复配制作的复方药艾条施灸,能够降低清艾条施灸的燥热性及其副作用,使“灸火”趋于“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