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在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工业化生产,虽然是工程塑料中起步最晚的,却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品种之一。近年来,PBT在汽车、电子电器、轻纺、仪表等各个领域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2005-2010年国内PBT的(消费)年均增长率维持在15-20%,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从而接近发达国家目前的消费水平。虽然PBT的冲击强度较高,但其缺口敏感性大、材料韧性不足,不能满足工程塑料较高的机械性能要求,同时广泛使用的PBT合金材料的耐气候性较差也限制了其在户外的使用,因此,寻找一种既能提高PBT韧性,又能延长PBT合金材料使用寿命的增韧剂,实现PBT在工程塑料上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对PBT进行改性,研究了PBT/ASA体系的比例的变化对其流变性能、相形态和结晶性能等的影响规律,从定性和定量角度研究了PBT/ASA体系增容前后的性能变化,并对PBT/ASA、 PBT/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体系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变化进行了比较,为实现PBT/ASA合金产品在户外的应用奠定基础。首先,将PBT与具有“壳—核”结构的增韧剂ASA在转矩流变仪上熔融密炼,制得PBT/ASA共混合金,采用旋转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等表征方式,系统地研究了体系相形态、流变性能等随AS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ASA质量比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相形态由“海-岛”转化为“海-海”结构,并在ASA含量为40-60wt%时出现了相翻转;采用Ho, RM法则计算得知,体系的相翻转点出现在ASA含量为62.2wt%处;流变性能分析及DMA测试结果表明,PBT/ASA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并具有组分依赖性;DSC分析结果则表明,ASA具有可作为PBT结晶成核剂和结晶抑制剂的双重作用。其次,分别选用两种马来酸酐类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二元共聚物(SMA)、乙烯-辛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POE-g-MAH)及两种环氧类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SAG)、自制的接枝物ABS-g-(GMA-co-St)作为相容剂,提高PBT/ASA的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环氧类相容剂可明显提高PBT/ASA体系的相容性,其中自制的ABS-g-(GMA-co-St)的增容效果较好。加权松弛谱、SEM和DMA等分析结果表明,当ABS-g-(GMA-co-St)含量为3phr时,PBT/AS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最好,分散相颗粒尺寸最小、分散最为均匀、界面张力最小。同时,ABS-g-(GMA-co-St)还可提高体系的机械性能,当ABS-g-(GMA-co-St)为4phr时,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可分别提高49.65%和9.85%,达到最高值。最后,为了研究PBT/ASA产品在户外的使用寿命及其对PBT/ABS产品的替代性意义,对PBT/ASA、PBT/ABS全比例体系及典型的“海-岛”结构PBT/ASA、 PBT/ABS (70/30w/w)体系在不同ABS-g-(GMA-co-St)含量下的耐老化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增容,光照后,含ABS体系材料均出现明显的发黄和龟裂现象,体系的力学性能显著下降,使用寿命远短于PBT/ASA材料,且热稳定性低于含ASA体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