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克莱和维特根斯坦作为西方哲学史上两位传奇人物,引领了各自时代的哲学思维。贝克莱把人们的认识界定在经验的范围内,反抽象理论贯穿于贝克莱哲学思想的始终。他从经验的角度出发,从语言层面审视哲学纷争的根源,并构建出“存在-感知论”、“物是观念的集合”等标新立异的理论。维特根斯坦一生构建了两种具有高度独创性的思想体系:“图像论”和“语言游戏说”,他引领了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分析学派,为20世纪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贝克莱的反抽象理论与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不仅与历史上的唯名论和实在论之争有关,而且都涉及语言问题。本文试图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出两者的异同,这对我们深入理解两个人的哲学思想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西方哲学史上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以表明贝克莱的反抽象理论和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都是对唯名论传统的继承。第二部分,论述了贝克莱的反抽象理论及其应用。主要包括:贝克莱的反抽象理论;贝克莱用反抽象理论建立“存在-感知论”;贝克莱用反抽象理论对物质实体进行批判。第三部分,论述了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文章首先介绍了维特根斯坦前期的以“图像论”为代表的本质主义语言观,分析了这种语言观遇到的困境,然后重点论述了他后期的“语言游戏说”:语言游戏是一种活动,它没有本质,它是多样的、易变的,它是遵守规则的活动,但我们是在不知道规则的前提下在遵守着规则。第四部分,将贝克莱的反抽象理论与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进行了比较。两种理论的相似主要表现在:它们都反对普遍性,坚持个别性;都是采用了经验心理学的分析、论证方法;它们都是通过对语言的批判来解决哲学问题。其不同之处表现在:首先,贝克莱的反抽象理论尽管十分重视语言,但立足点仍然是经验主义;而维特根斯坦则把哲学问题完全变成了对语言本身的研究,企图通过研究语言来解决所有的哲学问题。其次,两种观点产生的背景不同,解决了不同的哲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