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公路高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我国地形条件复杂,气候多边,造成了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对公路的建设和运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公路灾害趋向于严重发展。灾害的形成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其形成的灾害系统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把握住该系统,认识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破坏程度,只能进行灾害风险性评价。在灾害风险性评价体系中,易损性评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进行风险性评价的基础,是制定防灾减灾措施的重要依据,因此进行公路灾害易损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目前关于灾害易损性评价的研究主要还是针对小区域社会经济承载体进行的,包含的范围比较广,公路工程只是承灾体中的生命线工程的一部分,而且往往只是从承灾体的价值易损或者承灾体自身的自然特征单方面的考虑。对于公路灾害而言,缺少针对公路工程及相关联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全国性易损性评价。论文在对大量的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灾害学的学派进行了分析,叙述了灾害风险评价及易损性评价的基本内容以及目前灾害评价常用的数学方法;将公路运输行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模型运用到公路灾害承灾体的影响分析上,结合灾害的影响,将公路灾害承灾体分为物质承灾体、经济承灾体、社会承灾体三个方面;从承灾体自身的特征与价值易损出发,综合考虑承灾体的易损性,建立了层次指标体系;通过对目前易损性的各种评价方法的比较,选择综合模糊评价,该方法能够很好的在信息不完备、具有模糊性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根据所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我国公路灾害易损性进行了分项评价以及综合评价,并利用ArcGIS进行数据处理,将最终的评价结果形成评价图。结果表明了:综合考虑承灾体的易损性能更好的反映其易损性特征;将公路运输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模型运用到对公路灾害承灾体的分析上,简化了承灾体的关系,更能直接全面的反映其经济上的易损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公路灾害易损性评价,操作上相对简单些,评价的结果比较精确,经过GIS的可视化显示,使得结果更具有直观性,虽然在指标体系及评价精度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足以证明方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