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并将之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就需要我们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借鉴传统文化资源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参考,其中传统儒家和谐思想与和谐理论就被赋予了全新意义。儒家和谐思想在先秦时期形成,经过不断深化和丰富,宋明理学集其大成,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儒家和谐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体现了一种中正、中和、均衡、和合、协调的特征,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提出了和谐共存的“天人合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自身和谐的理念。今天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从儒家和谐思想中汲取宝贵营养,借鉴其精华,有效调整和完善我国各项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保护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使儒家和谐思想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出重要的借鉴作用,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儒家和谐思想经历一个形成发展和深化的过程,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先秦时期中国儒家思想中和谐理论与当今和谐社会构建问题。先秦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者的和谐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阐述儒家和谐思想的概念以及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主要试论述了儒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阐述了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包括天论、天人之学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论述了儒家人际和谐思想,分析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身心内外和谐的理论,包括身心和谐、“修己”以至和谐以及“内在超越”的哲学理念;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以及特征、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从而阐述如何运用儒家“中庸之道”、“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等思想加强自身修养和提升道德素养,推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自身和谐。